南投縣105學年度第二學期信義鄉豐丘國民小學六年級社會領域教學計畫表
一、
課程架構圖:
二、
課程理念:
1. 根據目標模式設計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發展架構,期以達成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所指定的十大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及二十一世紀國民所須具備的十大基本能力。
2. 掌握過程模式的精神,從事社會學習領域教材的編撰與教學活動的設計,引導開放式教與學的實踐,期以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獲得高層次認知的智能,以及增進獨立思考和自主性批判的能力。
三、
先備經驗或知識簡述:
在這一冊中,我們將帶領學童探討科技發明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進而從臺灣與世界各國的互動中,了解地球村時代來臨的許多現象,最後則透過全球化議題,提醒學童應該擴大視野,關心國際事務,以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
四、
課程目標:
1.
認識科技與社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進而培養面對科技發展應有的態度。
2.
體察臺灣與亞洲的關係,了解臺灣走向世界的歷程,並孕育世界公民的素養。
3.
關懷人類世界面臨的議題,並尋求解決的方法。
4.
體認地球村的關聯,並培養世界觀和體現世界公民的責任。
五、 教學策略建議:
課程活動中,認知、情意、技能是目標,教材是實現的工具,由於社會領域包含的範疇極廣,各地生活環境亦不相同,教材難以面面俱到。因此,教師教學時,宜考慮本身的專長、學生的條件,以及學校所能提供的教學資源,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以充分發揮教材教學媒介的功能。
六、參考資料:
1. 人類智庫編輯部(民101)。《不可思議古文明之謎》。新北:人類智庫。
2. 莫道爾(民101)。《科學發明演進史:從古文明到近代科學》。臺北:婦女與生活社。
3. 黃仁川(民89)。《能源世界》。臺北:錦繡文化。
4. 東方出版社編輯部編譯(民86)。《圖說漫畫世界地理百科第二冊—亞洲各國》。臺北:東方。
5. 宋如峰總編輯(民91)。《圖說歷史大事紀—迎接新世紀》。臺北:艾閣萌全美。
6. 吳立萍(民92)。《世界地理》。臺北:小天下。
7. 讓米歇爾.比利烏著;蔡心儀譯(民98)。《愛地球百科:讓地球綠起來》。臺北:小天下。
8. 法蘭西斯科.德阿達摩著;林淑娟譯(民96)。《劃破地毯的少年:伊克寶的故事》。臺北:先覺。
9. 艾爾.高爾著;張瓊懿、欒欣譯(民96)。《不願面對的真相》。臺北:商周。
10.凌明玉(民97)。《彼得兔之母:波特小姐的故事》。臺北:文經社。
七、課程計畫:
學習總目標:
1. 探討技術革新,了解科技革新縮短人類的距離,及對生活的影響。
2. 了解臺灣走向世界的歷程,並孕育世界公民的素養。
3. 關懷世界面臨的各項議題,並針對全球化議題尋求解決的方法。
4. 體認世界一家的關聯,應有宏觀的視野和公民責任。
起訖週次 |
起訖日期 |
主 題 |
單元名稱 |
對應能力指標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重點 |
教學節數 |
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
重大議題 |
十大基本能力 |
一 |
2/12 - 2/18 |
文明與科技生活 |
古代的文明與科技 |
2-3-3 瞭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
1.了解今昔世界的主要文明起源及文化特色。 2.了解文明與科技發展的相關性。 3.了解不同生活環境差異之處,並能尊重及欣賞其間的不同特色。 |
【活動一】文明的起源 1.引起動機:教師可以複習社會五上所學過有關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的生活方式,藉由探討兩種不同時代先民所過的生活,探究發展文明起源的因素。 2.討論與問答: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8、9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3.配合動動腦:「說說看,農業發展的前後,人們的生活有什麼不同?」 4.統整:遠古時期,人類依賴打獵和採集食物維生,進入新石器時代後,逐漸發展出農耕技術,使得人類得以定居在村鎮或城市,進而開始有文明的出現,世界史上古文明,大多起源於大河流域,因為大河流域可以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適合發展農業,因此成為古文明的搖籃。 【活動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1.引起動機:教師參閱教師手冊第42頁補充資料,解釋「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肥沃月灣」等有關西亞古文明的相關名詞。 2.討論與問答: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10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相關名詞。 3.統整:第一個產生的文明是位於兩河流域的西亞文明,蘇美人為了農耕需求所制定出的曆法,影響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文字及數學的發展,對後世科技的發展,影響深遠;法典的制定,不但穩定當時的社會秩序,也對周遭及後代民族在制定法律方面有著極大的影響。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討論評量 |
【資訊教育】 4-3-2 能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人權教育】 1-3-4 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4.表達、溝通與分享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二 |
2/19 - 2/25 |
文明與科技生活 |
古代的文明與科技 |
2-3-3瞭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
1.了解今昔世界的主要文明起源及文化特色。 2.了解文明與科技發展的相關性。 3.了解宗教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和行為。 4.蒐集古文明的文化藝術形式,並能進行美感的欣賞。 |
【活動三】神祕的埃及古文明 1.引起動機:教師請學童發表對於埃及的印象為何? 2.埃及學之父「商博良」:教師可簡單敘述埃及歷史,西元1822年法國人商博良破解並翻譯出象形文字。 3.討論與問答: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11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4.配合習作:教師指導學童回家完成 【第1課習作】第二大題。 5.統整:尼羅河定期的氾濫帶來肥沃的土壤,讓埃及人得以自給自足, 發展出高度文明。 【活動四】城市建築的印度古文明 1.肢體舒展:教師上課前請學童站 立,帶領學童做幾個簡單的瑜珈動 作,舒展身體,讓學童體驗印度瑜 珈文化。 2.印度宗教信仰:教師參閱教師手冊第48、49頁補充資料,簡單敘述印度信仰,從最早的婆羅門教,相信因果報應教學活動與靈魂輪迴。 3.討論與問答: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12頁課文及圖片回答問題。 4.統整:西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發展出城市文明。 【活動五】源遠流長的中國古文明 1.引起動機:教師提問古代中國人們在什麼東西上面寫字呢? 2.討論與問答: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13頁圖文並回答問題。 3.配合習作:教師指導學童回家完成 【第1課習作】第一大題。 4.統整:有了這些文明的基礎,人類的生活,才能循著這些基礎,持續進步。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討論評量 |
【資訊教育】 4-3-2 能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人權教育】 1-3-4 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4.表達、溝通與分享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三 |
2/26 - 3/4 |
文明與科技生活 |
科學的突破 |
8-3-1探討科學技術的發明對人類價值、信仰和態度的影響。 8-3-2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 |
1.了解近代科學的背景與發展。 2.探討科學的發明對人類價值、信仰和態度的影響。 3.探討近代科學發展的影響及重要性。 |
【活動一】科學時代的來臨 1.引起動機:教師可參閱教師手冊第 66∼67頁補充資料:現代科學之父—牛頓,向學童講述有關牛頓的故事,再請學童共同閱讀課本附錄的科學家小故事,體會科學家所秉持研究精神,及了解科學的成就是不斷努力與累積的結果。 2.討論與問答: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 本第16、17頁課文及圖片,回答下 列問題。 3.配合習作:教師指導學童回家完成【第2課習作】第一大題。 4.分組活動:教師將學童分組,各組依題目,限時五分鐘討論,每組將討論結果寫在黑板上,寫出的項目愈多,該組即獲勝利。題目:如果你是國家領導者,你要如何推動科學發展?(例:設立各種獎學金、獎助辦法鼓勵科學研究;提供更多研究資金,購買研究設備;聯合民間資金、經驗與力量投入研究,設立各種研究機構;鼓勵科學教育,使科學研究從小紮根;鼓勵出版科學刊物、書籍;進行科學研究計畫、講座、競賽及各種科學交流活動等。) 5.統整:由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頓,愈來愈多的科學家投入科學研究,成為一個系統化的科學體系,不僅建立了科學研究的方法,也發明了許多新儀器,促進了科學的發展,對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造成重大的影響。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討論評量 |
【資訊教育】 4-3-2 能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人權教育】 1-3-4 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4.表達、溝通與分享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四 |
3/5 - 3/11 |
文明與科技生活 |
科學的突破 |
8-3-1探討科學技術的發明對人類價值、信仰和態度的影響。 8-3-2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 |
1.了解工業革命的背景與發展。 2.探討工業革命對西方國家的影響,及近代西方列強重視工業發展的原因。 3.認識臺灣在全球工業與科技發展中的地位, 並體認工業發展的重要性。 |
【 活動二】科學開花結果 1.引起動機:教師事先蒐集不同時期,各種火車、汽車、電話通訊的模型,或是相關的兒童圖書,展示給學童看,簡要說明機械的發展歷程以引起學童對機械與動力發展的興趣。 2.說明: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發展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3.習作配合說故事:請學童上臺報告所完成【第2課習作】第二大題。 4.討論與問答: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18、19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5.配合動動腦:「想一想,為什麼說「需要是發明之母?」請舉例說明。」 6.統整:各國大力推動科學研究的結果,使科學發展在工業革命時期開花結果,以機械取代人力。 【活動三】科技矽島在臺灣 1.引起動機:教師帶領學童到圖書室,請學童查出近兩百年來各方面的發明,包括物理、化學、休閒、交通、能源、醫學、家電等,每人至少查出三項,註明發明年代、發明物、發明人。藉以使學童了解近代各種科學發明的迅速發展。 2.討論與問答: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20、21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3.統整:工業革命的發展,讓近代許多國家體認到工業發展是追求國家富強之道。如何正確運用科技與工業帶來的優勢,是值得人類反省與深思的。早期臺灣因生產技術落後,而遭到工業強國的侵略,而今日的臺灣已躍升為科技國際舞臺重要的國家。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討論評量 |
【資訊教育】 4-3-2 能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人權教育】 1-3-4 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4.表達、溝通與分享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五 |
3/12 - 3/18 |
文明與科技生活 |
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
8-3-1探討科學技術的發明對人類價值、信仰和態度的影響。 8-3-2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 8-3-3舉例說明科技的研究和運用,不受專業倫理、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果。 8-3-4舉例說明因新科技出現而訂定的相關政策或法令。 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勞工保護、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 |
1.探討資訊科技的應用及其可能引發的問題。 2.探討能源科技的應用及其可能引發的問題。 |
【活動一】資訊科技我最行 1.引起動機 (1)快問快答:教師展示資訊產品的相關圖片,讓學童搶答該產品的名稱及用途。(2)經驗分享:教師請學童發表使用資訊產品的經驗。 2.閱讀與討論:教師指導學童閱讀課本第22、23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配合動動腦:「面對資訊科技盛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由你來制定法規,你會提出怎樣的法規內容呢?請舉一個問題來說明。」 4.分組報告:教師可選擇網路新興議題,指導學童分組討論其內容及因應之道,並推派學童上臺報告。 5.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完成【第3課習作】第二大題。 6.統整:由於資訊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性,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但亦應注意其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活動二】能源科技我知道 1.引起動機:教師將學童分組,請學童寫出與能源應用有關的事物。寫出最多的組別,教師可給予獎勵。 2.閱讀與討論:教師指導學童閱讀課本第24、25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小小辯論會:以「贊成/反對核能發電」為分組主題,讓學童在課堂前先蒐集資料。 4.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完成【第3課習作】第一大題。 5.統整:使用煤、石油、核能來發電,會造成環境破壞,以及輻射外洩的疑慮與廢棄物貯存的問題,因此政府除了必須制定法律來規範核能的研發應用外,尚須推動替代能源的開發。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討論評量 4.遊戲評量 |
【資訊教育】 5-3-2能瞭解與實踐資訊倫理。 5-3-3能認識網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 【人權教育】 1-3-1表達個人的基本權利,並瞭解人權與社會責任的關係。 |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
六 |
3/19 - 3/25 |
文明與科技生活 |
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
8-3-1探討科學技術的發明對人類價值、信仰和態度的影響。 8-3-2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 8-3-3舉例說明科技的研究和運用,不受專業倫理、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果。 8-3-4舉例說明因新科技出現而訂定的相關政策或法令。 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勞工保護、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 |
1.探討生物科技的應用及其可能引發的問題。 |
【活動三】生物科技真新奇 1.引起動機 (1)教師請學童分享吃芭樂、芒果、等水果的經驗,目標著重在傳統的水果和經改良後的水果間的差異,多因生物科技的應用。 (2)教師請學童發表注射疫苗的經驗,藉此導入疫苗的研發,是生物科技的應用。 (3)教師展示豆腐的包裝盒,上面標示著使用(或不使用)基因改造黃豆,藉此導入基因改造食品,是生物科技的應用。 2.閱讀與發表:教師指導學童閱讀課本第26、27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3.配合動動腦:「生活中有哪些運用生物科技的用品?請舉例說明。」 4.創意編劇:教師將學童編組,請各組學童結合生物科技的知識以及想像力,編出一齣利用生物科技所衍生的故事。 5.遊戲「接炸彈」:學童配合音樂節拍,將球向後傳,音樂停止時,拿球的人必須回答問題。題目須與本單元內容相關。 6.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完成【第3課習作】第三∼四大題。 7.統整:生物科技雖是新興科技,但其影響日益深遠。只是對於基因改良食品是否會危害人體、複製人(器官)的倫理問題等,一直引發爭議,因此政府必須制定法律加以規範。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討論評量 4.遊戲評量 |
【資訊教育】 5-3-2能瞭解與實踐資訊倫理。 5-3-3能認識網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 【人權教育】 1-3-1表達個人的基本權利,並瞭解人權與社會責任的關係。 |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
七 |
3/26 - 4/1 |
從臺灣走向世界 |
臺灣與世界 |
2-3-3瞭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9-3-2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 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勞工保護、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 |
1.認識臺灣在世界地理的位置。 2.了解臺灣與亞洲各國的交流情形。 |
【活動一】臺灣在哪裡 1.觀察與討論:教師引導學童觀察地球儀及課本第32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2.發表:教師請學童發表早期臺灣和世界各國往來的情形。 3.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回家完成【第1課習作】第一大題。 4.統整:臺灣位居交通要道,自古以來,臺灣就和許多國家有密切交流。 【活動二】兩岸交流 1.引起動機:教師介紹臺灣與中國大陸的交流情形。 2.閱讀與討論: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33頁課文和圖片並討論問題。 3.統整:臺灣與中國大陸早期不相往來,民國七十六年開放觀光後,兩岸交流日趨頻繁,民國九十七年開放直航後,更擴大社會各層面的交流。 【活動三】哈日族與韓流 1.引起動機:教師請學童發表日韓流行音樂和臺灣的有什麼不同? 2.閱讀與討論: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34頁課文和圖片並討論問題。 3.統整:近年來,臺灣和日本、韓國交流非常密切。 【活動四】臺灣與東南亞的交流 1.引起動機:教師請學童發表品嘗東南亞美食的經驗。 2.觀察與討論:教師引導學童觀察課本第35頁課文與圖片並討論問題。 3.調查與發表:教師調查校內新住民子女人數。 4.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回家完成【第1課習作】第二∼三大題。 5.統整:臺灣與東南亞的交流頻繁,也為臺灣增添豐富的文化活力。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討論評量 |
【資訊教育】 4-3-5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人權教育】 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4.表達、溝通與分享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八 |
4/2 - 4/8 |
從臺灣走向世界 |
臺灣與世界 |
2-3-3瞭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9-3-2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 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勞工保護、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 |
1.了解臺灣在世界舞臺的表現。 2.明白臺灣參與國際事務的例子。 3.察覺臺灣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情形。 |
【活動五】臺灣亮起來 1.引起動機:教師展示螺絲、螺帽實物,說明臺灣是全球重要的供應商。 2.閱讀與討論: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36、37頁課文和圖片並討論問題。 3.創意行銷:教師事先將學童分組,各組選擇一項高科技產品設計宣傳海報,於課堂中發表及展示。 4.產業介紹:教師說明臺灣自行車品牌「捷安特」成功的經驗。 5.統整:臺灣高科技產品在與世界各國經貿往來中,有很好的表現。此外,臺灣生產的工業產品、文化創意產業、科展、發明等,也都有傑出表現。 【活動六】送愛到各地 1.引起動機:教師與學童蒐集歷年來臺灣許多團體參與國際賑災的相關新聞報導,並分享交流。 2.觀察與討論: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38頁課文和圖片並回答問題。 3.表達謝意:教師指導學童製作感謝卡片,謝謝公益團體發參與國際事務的精神。 4.配合動動腦:「你還知道國際間曾經發生過哪些災難嗎?我們可以如何幫助災區的居民?」 5.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回家完成【第1課習作】第四大題。 6.統整:臺灣許多團體,幫助國內外需要救援的人,讓世界各國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動七】臺灣走出去 1.引起動機:學童展示與家人出國旅遊的照片,分享出國旅遊的經驗。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39頁課文和圖片並回答問題。 3.統整:近年來,臺灣除了吸引國外企業來臺發展,本國企業也到國外投資,使得臺灣和世界關係更密切。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討論評量 |
【資訊教育】 4-3-5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人權教育】 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4.表達、溝通與分享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九 |
4/9 - 4/15 |
從臺灣走向世界 |
國際組織 |
3-3-4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9-3-3舉例說明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 9-3-5列舉主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紅十字會、世界貿易組織等)及其宗旨。 |
1.了解國際組織的目的與類型。 2.探討世界主要國際組織成立的原因及宗旨。 3.認識臺灣目前參與各類國際組織的情形。 |
【活動一】認識國際組織 1.引起動機:教師展示課前蒐集的國際組織標誌及旗幟,請學童猜猜看這是什麼組織的標誌或旗幟?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40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3.統整:全國際組織依組成型態不同,可以分為政府的國際組織及非政府的國際組織兩大類。 【活動二】政府的國際組織 1.引起動機:教師概略說明聯合國建立的宗旨和其主要機構(可參考第132、133頁補充資料),並請學童發表對於內容的想法。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41∼43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下列問題。 (1)全球最重要且附屬機構最龐大的國際組織是哪一個?(聯合國。) (2)聯合國的附屬組織有哪些?(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教科文組織等。) (3)聯合國成立的宗旨是什麼?(例:在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保障各國居民的基本人權。) (4)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宗旨是什麼?(例:為了促進國際間的自由貿易,使各國產品能在國際間公平競爭。) 3.統整:聯合國是目前全世界最重要政府的國際組織,成立目的在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保障各國居民的基本人權。同時,聯合國有許多附屬機構,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臺灣目前還是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和世界貿易組織主要以推動各國經濟貿易活動為主,臺灣目前皆已成為其會員國。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討論評量 |
【資訊教育】 4-3-5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人權教育】 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 |
4/16 - 4/22 |
從臺灣走向世界 |
國際組織 |
3-3-4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9-3-3舉例說明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 9-3-5列舉主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紅十字會、世界貿易組織等)及其宗旨。 |
1.探討世界主要國際組織成立的原因及宗旨。 2.認識臺灣目前參與各類國際組織的情形。 3.了解臺灣目前的國際處境與未來努力方向。 |
【活動三】非政府的國際組織 1.引起動機:教師可以藉由世界展望會舉辦飢餓三十活動或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例,引導學童對認識非政府的國際組織。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44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統整:國際紅十字會、世界展望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都是屬於非政府的國際組織,這些組織以分別以促進人道關懷、救援和發展體育為宗旨,臺灣目前都是這些組織的成員。 【活動四】臺灣向前行 1.引起動機:教師以臺灣選手參加國際比賽時,被迫不能升國旗、不能用中華民國國號的情況,說明臺灣在國際間的困難處境,並請學童發表想法。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45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配合動動腦:「查查看,除了課本提到的例子外,臺灣還參與了哪些政府或非政府的國際組織?」 4.發表:教師請學童發表蒐集到的資料,講述臺灣參與國際事務的情形。(例:參加國際性運動比賽、慈善機構到國外賑災。) 5.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完成【第2課習作】。 6.統整:雖然臺灣在國際間的處境困難,無法加入許多國際組織,但是身為地球村的一員,我們仍要勇於突破困境、擴大視野,積極參與國際活動,為國際事務奉獻一分心力。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討論評量 |
【資訊教育】 4-3-5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人權教育】 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一 |
4/23 - 4/29 |
放眼看世界 |
多元文化地球村 |
5-3-2瞭解自己有權決定自我的發展,並且可能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 9-3-2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 |
1.認識地球村形成的原因與意義。 2.發覺地球村時代所產生的多元文化現象。 |
【活動一】世界真奇妙 1.引起動機:教師利用學童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引導學童發表外來文化與我們接觸交流的例子。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50、51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下列問題。 (1)形成地球村的原因是什麼? (2)說一說自己對地球村時代來臨的看法。 3.配合動動腦:「你曾經在生活中接觸過哪些外來文化?」 4.猜謎遊戲:世界文化大考驗 教師可將全班學童分組,利用各國自然與人文風土民情圖卡或教師自行蒐集各國圖片資料,請學童猜出國名與內容,讓學童認識不同國家的風土民情與文化特色。 5.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完成【第1課習作】第一大題。 6.統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可以透過電話、電視、網路,以及便捷的交通工具,與全球其他地區的人們快速交流,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接觸到外來文化,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整個世界就像是一個地球村。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觀察評量 |
【資訊教育】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人權教育】 1-3-4 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二 |
4/30 - 5/6 |
放眼看世界 |
多元文化地球村 |
5-3-2瞭解自己有權決定自我的發展,並且可能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 9-3-2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 |
1.探討不同文化交流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的現象。 2.學習欣賞多元文化,豐富自我文化內涵。 3.培養面對外來文化應具有的態度。 |
【活動二】世界真精彩 1.引起動機:教師介紹幾則有關世界各國文化與藝術團體來臺表演的新聞報導,並做簡單的說明。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52、53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下列問題。 (1)你曾經看過哪些外國文化團體的表演?在哪裡欣賞的?有什麼感想呢? (2)與各國進行文化交流可能會產生什麼影響? 3.展示活動:以外國表演團體為主題,教師與學童一起蒐集學校經常張貼的海報,事先張貼在教室供同學欣賞,再以分組方式於課堂中展示說明。 4.統整:文化交流也帶來合作與創新的機會,讓我們的文化與日常生活更加的多采多姿。 【活動三】文化交流停看聽 1.引起動機:教師請學童分享,當觀賞來自國外熱情的舞蹈表演或欣賞裸體畫作時,有什麼感想?為什麼? 2.閱讀與觀察: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54、55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下列問題。 (1)仔細觀察你的日常生活中,自己會接觸到哪些外來文化? (2)請舉出不同文化接觸交流造成衝突的例子。 3.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完成【第1課習作】第二∼三大題。 4.統整:我們應秉持尊重、開放態度認識自己及他人的文化。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觀察評量 |
【資訊教育】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人權教育】 1-3-4 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三 |
5/7 - 5/13 |
放眼看世界 |
人口與資源 |
3-3-3瞭解不能用過大的尺度去觀察和理解小範圍的問題,反之亦然。 3-3-5舉例指出在一段變遷當中,有某一項特徵或數值是大體相同的。 9-3-3舉例說明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 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勞工保護、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 |
1.探討全球人口增加的情形。 2.體會不能用相同原則看待不同地區或範圍的問題。 3.了解世界糧食分配不均的情況。 4.了解全球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5.了解全球礦物資源的問題。 6.培養珍惜資源的態度。 |
【活動一】全球人口爆炸 1.引起動機:教師說明全球人口現象的事例,請學童發表想法。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56、57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課後完成【第2課習作】第一大題。 4.統整:全球人口成長狀況仍有差異,因此在面對相同的議題時,各國的因應政策仍有所不同。 【活動二】糧食分配不均 1.引起動機:教師請學童發表自己前一天所吃的食物有哪些?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58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統整:世界糧食因糧食分配不均,使得很多地區有糧食短缺的現象。 【活動三】缺水大危機 1.引起動機:教師請學童回想一下,一天中哪些情形下會使用到水?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59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統整:全球可供人們使用的水資源有限,造成水資源匱乏問題。 【活動四】珍惜資源 1.引起動機:教師簡單講述歷史上的能源危機。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60、61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配合動動腦:「想想看,面對全球資源短缺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做,才是妥善利用並保護資源的行為?」 4.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課後完成【第2課習作】第二大題。 5.統整:工商業發達國家大量消費礦物資源,使全球面臨資源短缺困境。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討論評量 4.遊戲評量 |
【家政教育】 4-3-5 瞭解不同的家庭文化。 【資訊教育】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7.規劃、組織與實踐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四 |
5/14 - 5/20 |
放眼看世界 |
全球關聯 |
3-3-4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勞工保護、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 |
1.了解全球關聯的意義與內涵。 2.探討全球經濟體系形成的原因與影響。 3.探討國際社會面臨疾病傳染與防治問題。 4.探討跨國犯罪所引發的各項問題。 5.覺察重視維護基本人權的重要性。 6.培養關心國際事務的態度, 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 |
【活動一】全球關聯你和我 1.引起動機:教師美國的911恐怖攻擊事件為例,藉此歷史事件引導學童對於全球關聯的認知與學習興趣。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62、63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完成【第3課習作】第一大題。 4.統整:交通與通訊革新,使世界各地發生事件易形成全球關聯現象。 【活動二】全球焦點 1.引起動機:教師請學童閱讀報紙或網路上重大國際新聞,並發表看法。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64、65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配合動動腦:「當國外發生傳染病時,除了政府制定各項防疫措施外,我們也應該要注意或配合哪些事情?」 4.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完成【第3課習作】第二∼三大題。 5.統整:疾病傳染與跨國犯罪等,這些都是當前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問題。 【活動三】關心我們的世界 1.引起動機:請學童蒐集最近國際間發生哪些引發全球關注的事件?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66、67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角色扮演—國際新聞小主播:教師請學童上臺擔任國際新聞小主播,播報自己所蒐集的重要國際新聞。 4.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完成【第3課習作】第四大題。 5.統整:身為地球村的一分子,我們要時時關心國際事務,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習作練習 3.實作評量 |
【資訊教育】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人權教育】 2-3-1瞭解人身自由權並具有自我保護的知能。 2-3-4 理解貧窮、階級剝削的相互關係。 2-3-5 理解戰爭、和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五 |
5/21 - 5/27 |
關心我們的地球 |
全球環境 |
1-3-10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3-3-4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4-3-1說出自己對當前生活型態的看法與選擇未來理想生活型態的理由。 9-3-1探討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系統。 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勞工保護、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 |
1.體察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2.知道全球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及形成原因。 3.了解愛護環境的方法。 4.建立永續利用環境的態度。 |
【活動一】地球生態系統 1.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70、71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2.配合動動腦:「想一想,如果少了土地、陽光、空氣或水其中任何一項,對我們的生活會造成什麼影響?」 3.統整:在地球開放系統中,各地的環境問題是相互關聯的。 【活動二】地球發燒了 1.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72、73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2.統整:全球暖化造成極地冰雪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動植物棲息環境改變、各地氣候異常現象等影響。【活動三】水和空氣汙染 1.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74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2.統整:隨著工商業發展,全球有很多環境汙染問題產生。 【活動四】不受歡迎的客人 1.引起動機:教師講述福壽螺被引進臺灣,造成生態問題的事件。 2.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75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3.統整:許多動植物被帶進其他地區,對於當地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活動五】一起綠行動 1.觀察與發表: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76、77頁課文並回答問題。 2.配合動動腦:「想一想,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或城市在環保行動上有些成果,可以作為我們學習的地方?」 3.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回家完成【第1課習作】。 4.統整:維護生態環境需要政府和人民相互配合,環境才能永續經營。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資料查詢 3.遊戲評量 4.實作評量 5.習作評量 |
【資訊教育】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環境教育】 2-3-1瞭解基本的生態原則,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 2-3-3認識全球性的環境議題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瞭解相關的解決對策。 |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六 |
5/28 - 6/3 |
關心我們的地球 |
世界一家 |
3-3-2瞭解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三個階層之間,有相似處也有不同處。 5-3-3瞭解各種角色的特徵、變遷及角色間的互動關係。 9-3-3舉例說明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 |
1.了解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彼此之間的相似處。 2.探討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彼此之間的不同處。 3.學習面對各種紛爭時應有的態度與解決方法。 4.學習尊重及關懷不同的人群和文化。 5.認識世界公民應具備的態度與基本素養。 |
【活動一】互動與調適 1.引起動機:請學童依照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曾經看過的新聞事件,舉例說出家庭、社會和世界上發生過哪些衝突和紛爭? 2.補充說明:教師可以講述「西元1990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的始末」。 3.觀察與討論: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78、79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4.統整:不論身在哪一個組織中,我們都應該遵守共同規範,追求公平正義,為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的和平與繁榮盡一分心力。 【活動二】我是世界公民 1.引起動機:迎接地球村時代的來臨,我們的世界發生了哪些變化? 2.補充說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本學期所學習的主題內容,讓學童學習思考並培養勇於面對問題的態度。 3.觀察與討論: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80、81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4.配合動動腦:「地球只有一個,珍愛地球保護環境需要每個人善盡一分心力。想想看,我們可以為地球的永續發展採取哪些積極的行動?」 5.習作配合:教師指導學童完成【第2課習作】。 6.統整:基本素養,時時關心全球議題,善盡世界公民應有的責任與義務。 |
3 |
教學媒體 |
1.口頭評量 2.觀察評量 3.討論評量 4.態度評量 5.習作練習 |
【家政教育】 4-3-1 瞭解家人角色意義及其責任。 【人權教育】 1-3-4 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2-3-2瞭解兒童權利宣言的內涵及兒童權利公約對兒童基本需求的維護與支持。 |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7.規畫、組織與實踐 8.運用科技與資訊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七 |
6/4 - 6/10 |
|
總複習 |
|
|
|
3 |
|
|
|
|
十八 |
6/11 - 6/17 |
|
總複習 |
|
|
|
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