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105學年度第一學期信義鄉豐丘國民小學六年級數學領域教學計畫表
一、課程架構圖:
二、課程理念:
數學課程發展以生活為中心,配合各階段學生的身心與思考型態的發展歷程,提供適合學生能力與興趣的學習方式。學習活動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討論,激盪各種想法,激發創造力,明確表達想法,強化合理判斷的思維與理性溝通的能力,期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建立數學知識。
三、先備經驗或知識簡述:
以現實生活的題材為中心,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掌握數、量、形的概念與關係;從現實生活中和同學或家庭成員理性溝通數學;從現實生活中,擬定數學問題,並培養其批判、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欣賞數學的能力。
四、課程目標:
1.
掌握數、量、形的概念與關係。
2.
培養日常所需的數學素養。
3.
發展形成數學問題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
發展以數學作為明確表達、理性溝通工具的能力。
5.
培養數學的批判分析能力。
6.
培養欣賞數學的能力。
五、教學策略建議:
編輯教材時,適時納入各類評量問題與活動,希望能幫助教師在各種脈絡中適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在評量問題中,也適時納入學生與學生間及學生與教師間溝通的機制,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與人溝通、分析與批判的能力。甚至納入學生與家庭成員共同學習的機制,一方面讓學生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家長了解數學教育的走向。
六、參考資料:
1.Good,
Phillip I. and Hardin, James W.(2003). Common Errors in Statistics (and How to
Avoid Them). Wiley. . ISBN 0-471-46068-0.
2.Wilkinson,
Leland.(2005). The Grammar of Graphics, 2nd edition. Springer. ISBN
0-387-24544-8.
3.Stevens,
S. S. (1957). On the psychophysical law. Psychological Review 64(3):153–181. PMID 13441853.
4.User:Schutz.(2007).Example
of a pie chart, along with a bar plot showing the same data and indicating that
the pie chart is not the best possible chart for this particular dataset.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Piecharts.svg” for Wikipedia on 28 August 2007.
5.楊壬孝(1989):國中小學生分數概念的發展。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6.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2):國小數學教材分析-分數的概念與運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7.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2):國小數學教材分析-整數的數量關係。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8.臺灣省國民小學校教師研習會(1998):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臺灣省國民小學校教師研習會。
9.教育部(199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數學能力指標暫行綱要。教育部。
10.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教育部。
七、課程計畫:
學習總目標:
1.認識質數、合數、質因數,並做質因數的分解;了解兩數互質的意義;利用質因數分解或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應用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認識最簡分數;能解決同分母分數除以分數、整數除以分數、異分母分數除以分數的問題;能解決異分母分數除法的問題,並能求出餘數;能根據除數和1的關係,判斷商和被除數的大小關係。
3.能解決小數(或整數)除以小數的除法問題;利用乘除互逆,來驗算除法的答數;能藉由除數與1的大小關係,判斷被除數與商的大小關係;能用四捨五入法,對小數取概數;能做小數的加減乘除估算。
4.在具體情境中,認識「比」、「比值」的意義和表示法;認識「相等的比」;認識「最簡單整數比」;能應用相等的比,解決生活中有關比例的問題。
5.認識圓周率及其意義;理解並應用圓周長公式,求算圓周長、直徑或半徑;能求算扇形的周長。
6.能察覺圖形的簡單規律;透過具體觀察及探索,察覺簡易數量樣式;描述簡易數量樣式的特性;觀察生活情境中數量關係的變化(和不變、差不變、積不變);觀察生活中的數量關係,並以文字或符號表徵這些數量。
7.能理解成正比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8.能理解等量公理;能用未知數表徵生活情境中分數單步驟問題的未知量,並列成等式;能運用等量公理,求等式的解並驗算。
9.能以適當的正方形單位,對曲線圍成的平面區域估算其面積;能理解圓面積公式,並求算圓面積;能應用圓面積公式,計算簡單扇形面積;能應用圓面積公式,解決複合圖形的面積。
10.了解縮圖和放大圖的意義;知道原圖和縮圖或放大圖的對應點、對應角、對應邊及面積的關係;能畫出簡單圖形的放大圖和縮圖;了解比例尺的意義及表示方法。
起訖週次 |
起訖日期 |
主 題 |
單元名稱 |
對應能力指標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重點 |
教學節數 |
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
重大議題 |
十大基本能力 |
一 |
8/28 - 9/3 |
數與量 |
一、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
C-S-2,C-S-5,C-C-1,
C-C-4 |
1.認識質數、合數、質因數,並做質因數分解。 |
【活動一】質數和合數 1.教師口述布題,學生複習找出一個數的所有因數。 2.教師布題,透過討論和記錄,列舉1∼20中每一個數的所有因數。 3.教師宣告質數和合數的定義。 4.教師重新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列舉一數的所有因數,進而找出其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5.教師口述布題並提問質數與合數的特性,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說明並歸納。 6.教師重新布題,學生根據質數的特性,找出哪些號碼是質數。 【活動二】質因數和質因數分解 1.教師布題,學生找出一數的所有因數,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找出此數因數中的質數,並宣告質因數的定義。 2.教師口述布題,學生找出各數的質因數。教師繼續布題,並引導學生發現質數的質因數只有1個,就是它自己本身。 3.教師口述布題,學生透過觀察和討論,指導學生利用樹狀圖找出一數會由哪幾個質數相乘而得,教師宣告質因數分解的意義,指導學生將一數做質因數分解。 4.教師說明短除法,學生利用短除法將一數做質因數分解。 |
4 |
1.附件1 2.小白板 3.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環境教育】 3-2-1 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
二 |
9/4 - 9/10 |
數與量 |
一、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
C-S-2,C-S-5,C-C-1,
C-C-4 |
1.了解兩數互質的意義。 2.利用質因數分解或短除法,找出兩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能應用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活動三】最大公因數 1.教師布題,學生找出兩數的所有公因數,並進而宣告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2.教師宣告互質的意義。 3.教師布題,指導學生利用短除法找出兩數的最大公因數。 4.教師重新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進行解題,進而活用公因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四】最小公倍數 1.教師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從兩數的倍數中找出兩數的公倍數。 2.教師宣告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3.教師布題,指導學生利用短除法找出兩數的最小公倍數。並說明互質的兩數,其最小公倍數就是兩數的乘積。 4.教師布題,指導學生利用最小公倍數,找出兩數的公倍數。 5.教師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進行解題,進而活用公倍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4 |
1.小白板 2.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人權教育】 1-3-3 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能在生活中實踐。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三 |
9/11 - 9/17 |
數與量 |
二、分數除法 |
6-n-04 能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及熟練其計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連結: C-S-4,C-C-8,C-E-4 |
1.認識最簡分數。 2.能解決同分母分數除法的問題。 3.能解決整數除以分數的問題。 |
【活動一】最簡分數 1.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學生透過觀察討論,進行解題,運用約分的方法,找出分數的等值分數。並進而察覺不能再約分的分數即為最簡分數。 2.透過觀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把分數約成最簡分數。 3.教師提問,學生觀察最簡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並說明。 【活動二】同分母分數的除法 1.教師口述布題,學生透過觀察和討論,解決同分母分數的除法問題。(真分數÷單位分數、真分數÷真分數、假分數÷真分數、帶分數÷假分數) 【活動三】整數除以分數 1.教師以課本口述布題,學生透過觀察和討論,解決整數除以分數的問題。(整數÷單位分數、整數÷真分數、整數÷假分數、整數÷帶分數) |
4 |
1.小白板 2.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回家作業 |
【家政教育】 1-3-3 接納他人所喜歡的食物。 3-3-3 從事與欣賞美化生活的藝術造型活動。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四 |
9/18 - 9/24 |
數與量 |
二、分數除法 |
6-n-04 能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及熟練其計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連結: C-S-4,C-C-8,C-E-4 |
1.能解決異分母分數除法問題。 2.能解決有餘數的分數除法問題。 3.能根據除數和1的關係,判斷商和被除數的大小關係。 |
【活動四】異分母分數的除法 1.教師口述布題,透過通分的方法,解決異分母分數的除法問題。 2.教師口述布題,透過先前分數除以分數的經驗,討論和統整,察覺顛倒相乘的算法,解決分數除以分數的問題。 【活動五】有餘數的分數除法 1.教師口述布題,學生解決分數除以分數的包含除問題,並求出餘數。 【活動六】關係 1.教師口述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進行解題,學生察覺在被除數不變的情況下,「除數小於1時,商大於被除數」、「除數大於1時,商小於被除數」、「除數等於1時,商等於被除數」。 |
4 |
1.小白板 2.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回家作業 |
【人權教育】 1-3-3 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能在生活中實踐。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五 |
9/25 - 10/1 |
數與量 |
三、小數除法 |
6-n-06 能用直式處理小數除法的計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連結: C-R-1,C-S-1,C-S-3,C-S-4,C-C-1,C-C-2 |
1.能解決小數(或整數)除以小數的除法問題。 2.能利用乘除互逆,來驗算除法的答數。 |
【活動一】整數除以小數(沒有餘數) 1.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學生解決整數除以小數,沒有餘數的問題。(整數÷一位純小數、整數÷一位帶小數、整數÷二位純小數、整數÷二位帶小數) 【活動二】小數除以小數(沒有餘數) 1.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學生解決小數除以小數,沒有餘數的問題。(一位小數÷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二位小數、二位小數÷一位小數、一位小數÷二位小數) 【活動三】整數(或小數)除以小數(有餘數) 1.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學生透過情境布題的觀察和討論,解決小數除以小數,商為整數,有餘數的問題。 2.透過情境布題的觀察和討論,解決用除數乘以商,再加上餘數,驗算小數除以小數的除法問題。 |
4 |
1.小白板 2.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口頭回答 3.回家作業 |
【人權教育】 1-3-3 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能在生活中實踐。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六 |
10/2 - 10/8 |
數與量 |
三、小數除法 |
6-n-06 能用直式處理小數除法的計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6-n-07 能在具體情境中,對整數及小數在指定位數取概數(含四捨五入法),並做加、減、乘、除之估算。 連結: C-R-1,C-S-1,C-S-3,C-S-4,C-C-1,C-C-2 |
1.能藉由除數與1的大小關係,判斷被除數與商的大小關係。 2.能用四捨五入法,對小數取概數。 3.能做小數的加減乘除估算。 |
【活動四】關係 1.教師請學生先完成課本的關係表,再透過課本表格,引導學生發現其關係。 2.教師重新布題,師生共同討論並解題。 【活動五】小數取概數 1.教師口述布題,複習四捨五入法的經驗,透過討論和觀察,察覺並解決小數取概數的問題。 2.教師重新口述布題,透過討論和觀察,察覺並解決小數取概數的問題。 3.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透過觀察與討論,教師指導當小數除以小數除不盡時,使用四捨五入法取到指定小數位數。 4.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學生解題,發現除不盡時,教師指導求算百分率時取概數的方法。 【活動六】小數估算 1.教師口述布題,配合小數用四捨五入法取概數,透過討論和觀察,察覺並解決小數取概數後進行加減計算。 2.教師重新口述布題,透過討論和觀察,察覺並解決小數取概數後進行乘除計算。 【數學步道】樂施誓約 1.教師口述布題,配合整數用四捨五入法取概數,透過討論和觀察,察覺並解決整數取概數後進行小數的乘法計算。 2.教師重新口述布題,透過討論和觀察,察覺並解決整數取概數後進行小數的除法計算。 |
4 |
1.小白板 2.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人權教育】 1-3-3 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能在生活中實踐。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暸解 |
七 |
10/9 - 10/15 |
數與量 |
四、比與比值 |
6-n-09 能認識比和比值,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連結 C-T-2,C-T-4,C-S-3,C-S-4,C-C-1,C-C-2 |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比」、「比值」的意義和表示法。 2.認識「相等的比」。 3.認識「最簡單整數比」。 |
【活動一】從交易活動中經驗「比」的概念 1.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學生透過觀察和討論,進行解題,經驗簡易的比例問題。 【活動二】比與比值 1.教師說明「比」的意義,介紹比的符號是「:」。學生透過觀察和討論,經驗「比」表示兩個數量的對應關係,並能用「:」的符號記錄問題。 2.教師布題,透過兩數量間的倍數關係,認識「比值」的意義。 3.教師口述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進行解題,察覺「比」的前項除後項的商即為「比值」。 4.教師口述布題,學生透過找出比值解題。 【活動三】相等的比 1.教師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進行解題,察覺比值相等就是相等的比。 2.教師口述布題,透過擴分、約分,進行解題,找出相等的比。 3.教師口述布題,透過比和比值的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教師口述布題,透過比的前項和後項,認識最簡單整數比。 5.教師重新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進行解題,進而能從相等的比中,找出最簡單整數比。 6.教師口述布題,透過先前比與比值的經驗,能將分數、小數的比,化成最簡單整數比。 |
4 |
1.小白板 2.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環境教育】 5-2-2 能透過校園環保活動(如:節約能源、節約用水、廢棄物減量),規劃和執行簡單的環境調查活動。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暸解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八 |
10/16 - 10/22 |
數與量 |
四、比與比值 |
6-n-09 能認識比和比值,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連結 C-T-2,C-T-4,C-S-3,C-S-4,C-C-1,C-C-2 |
1.能應用相等的比,解決生活中有關比例的問題。 |
【活動四】比的應用 1.教師布題,學生找出相等的比,並引導學生利用簡單比例式找出相等的比。 2.教師口述布題,學生解題,並引導學生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比例式再進行解題。 【數學步道】影長 1.教師口述布題,學生討論求出影長的做法,教師繼續提問,並說明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測量出各種物體的實際長度和影子長度的比或比值都會相等。 2.教師以課本情境口述布題,學生利用實際長度與影長的關係解題。 |
4 |
1.小白板 2.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家政教育】 1-3-7 運用烹調方法,製作簡易餐點。 3-3-3 從事與欣賞美化生活的藝術造型活動。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九 |
10/23 - 10/29 |
數與量、幾何、代數 |
五、圓周率與圓周長 |
6-n-14 能理解圓面積與圓周長的公式,並計算簡單扇形的面積。(同6-s-03) 6-s-03 能理解圓面積與圓周長的公式,並計算簡單扇形的面積。(同6-n-14) 6-a-03 能用符號表示常用的公式。 連結: C-R-2,C-R-3,C-T-1,C-S-2,C-S-3,C-C-1,C-C-2,C-C-3,C-C-4,C-C-5,C-E-4,C-E-5 |
1.認識圓周率及其意義。 2.理解並應用圓周長公式,求算圓周長、直徑或半徑。 |
【活動一】圓周長 1.教師口述布題,學生透過操作,認識及實測圓周長。 2.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具體操作,察覺圓周長與直徑的數量關係。 【活動二】圓周率 1.教師口述布題,學生透過實測各種大小不同的圓,察覺「圓周長÷直徑」的值是一定的。 2.教師命名圓周率,並引導學生知道圓周長約是直徑的3.14倍。 |
4 |
1.各種大小的圓形器物 2.繩子 3.直尺 4.剪刀 5.三角板 6.小白板 7.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實際測量 3.分組報告 |
【生涯發展教育】 3-2-1 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3-2-2 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 |
10/30 - 11/5 |
數與量、幾何、代數 |
五、圓周率與圓周長 |
6-n-14 能理解圓面積與圓周長的公式,並計算簡單扇形的面積。(同6-s-03) 6-s-03 能理解圓面積與圓周長的公式,並計算簡單扇形的面積。(同6-n-14) 6-a-03 能用符號表示常用的公式。 連結: C-R-2,C-R-3,C-T-1,C-S-2,C-S-3,C-C-1,C-C-2,C-C-3,C-C-4,C-C-5,C-E-4,C-E-5 |
1.理解並應用圓周長公式,求算圓周長、直徑或半徑。 2.能求算扇形的周長。 |
【活動三】圓周率的應用 1.教師以課本情境口述布題,學生利用圓周率和圓的直徑(或半徑),求算圓周長。 2.教師繼續以課本情境布題,學生求算正方形內最大的圓周長。 3.教師口述布題,學生利用圓周率和圓周長,求算圓的直徑(或半徑)。 【活動四】周長的應用 1.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學生找出1/2圓的扇形與1/4圓的扇形周長。 2.教師繼續布題,學生根據扇形是幾分之幾圓,求算扇形周長。 |
4 |
1.附件2 2.小白板 3.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口頭回答 3.回家作業 |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家政教育】 3-3-6 利用科技蒐集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相關資訊。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一 |
11/6 - 11/12 |
數與量、代數 |
六、數量關係 |
6-n-13 能利用常用的數量關係,列出恰當的算式,進行解題,並檢驗解的合理性。(同6-a-04) 6-a-04 能利用常用的數量關係,列出恰當的算式,進行解題,並檢驗解的合理性。(同6-n-13) 連結: C-R-1,C-R-2,C-R-3,C-T-1,C-T-2,C-T-4,C-S-1,C-S-2,C-S-3,C-S-4,C-C-1,C-C-2,C-C-4,C-C-5,C-E-1 |
1.察覺圖形的簡單規律。 2.透過具體觀察及探索,察覺簡易數量樣式。 3.描述簡易數量樣式的特性。 |
【活動一】圖形的規律 1.教師說明「找規律」對於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2.教師以課本情境口述布題,學生找出圖形的規律,並解題。 3.教師繼續口述布題,學生透過觀察,找出被遮蓋部分的圖形排列情形。 【活動二】數形的規律 1.教師以置物櫃號碼布題,引導學生觀察置物櫃號碼的排列規律,再以坐火車情境重新布題。 2.教師從排列吸管的情境引入,讓學生觀察吸管數量的規律,並推理出其餘與圖形序列相關的概念。 3.透過桌椅排列等布題的討論和觀察,察覺圖形的規律,進而預測。 |
4 |
1.附件3 2.小白板 3.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家政教育】 3-3-3 從事與欣賞美化生活的藝術造型活動。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二 |
11/13 - 11/19 |
數與量、代數 |
六、數量關係 |
6-n-13 能利用常用的數量關係,列出恰當的算式,進行解題,並檢驗解的合理性。(同6-a-04) 6-a-04 能利用常用的數量關係,列出恰當的算式,進行解題,並檢驗解的合理性。(同6-n-13) 連結: C-R-1,C-R-2,C-R-3,C-T-1,C-T-2,C-T-4,C-S-1,C-S-2,C-S-3,C-S-4,C-C-1,C-C-2,C-C-4,C-C-5,C-E-1 |
1.觀察生活情境中數量關係的變化關係(和不變、差不變、積不變)。 2.觀察生活中的數量關係,並以文字或符號表徵這些數量。 |
【活動三】和不變 1.教師口述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察覺和不變的數量變化關係。 2.教師口述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察覺並以文字或符號表徵和不變的數量變化關係。 【活動四】差不變 1.教師口述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察覺差不變的數量變化關係。 2.教師口述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察覺並以文字或符號表徵差不變的數量變化關係。 【活動五】積不變 1.教師口述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察覺積不變的數量變化關係。 2.教師口述布題,透過觀察和討論,察覺並以文字或符號表徵積不變的數量變化關係。 【數學步道】正方形數與三角形數 1.教師以課本情境引入正方形數和三角形數,學生透過點數及觀察,找出規律,並解題。 |
4 |
1.附件4 2.小白板 3.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環境教育】 3-2-1 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家政教育】 4-3-2 了解家人角色意義及其責任。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暸解 |
十三 |
11/20 - 11/26 |
數與量 |
七、成正比 |
6-n-10 能理解正比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連結 C-R-1,C-T-2,C-T-4,C-S-3,C-S-4,C-C-1,C-C-2 |
1.能了解成正比的現象,並能用正比關係解決相關問題。 |
【活動一】成正比 1.透過列表方式,讓學生觀察並討論生活情境中的關係,認識成正比。 2.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成正比的兩個對應數量相除,其商不變(比值相等)。 3.教師布題,學生利用成正比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教師布題,學生能判斷兩數量關係是否成正比。 |
4 |
1.小白板 2.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生涯發展】 1-2-1 認識有關自我的觀念 3-2-1 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2-3-2 學習兩性間的互動與合作。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四 |
11/27 - 12/3 |
數與量 |
七、成正比 |
6-n-10 能理解正比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連結 C-R-1,C-T-2,C-T-4,C-S-3,C-S-4,C-C-1,C-C-2 |
1.能了解成正比的現象,並能用正比關係解決相關問題。 |
【活動二】成正比的關係圖 1.教師布題學生觀察緞帶長度和價錢的關係表,回答問題。 2.教師指導學生畫出關係圖,並觀察關係圖的特性,並回答問題。 3.教師重新布題,學生依據鐵絲的長度和重量的關係表,完成關係圖。 4.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成正比的兩個數量之關係圖中,點與點所連成的線是一條直線。 5.教師重新布題,學生能依據關係圖判斷兩數量是否成正比。 |
4 |
1.小白板 2.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生涯發展】 1-2-1 認識有關自我的觀念 3-2-1 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2-3-2 學習兩性間的互動與合作。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五 |
12/4 - 12/10 |
代數 |
八、等量公理與應用 |
6-a-01 能理解等量公理。 連結: C-R-1C-R-2,,C-T-1,C-T-2,C-S-2,C-C-1,C-C-2,C-C-3 |
1. 能理解等量公理。 |
【活動一】天平上的數學 1.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引導學生觀察天平,找出天平上不同物體重量之間的關係。 2.教師重新布題,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天平上的物體之間的關係。 【活動二】等量公理 1.透過情境布題的討論,察覺和理解等式左右同加、減、乘、除一數時,等式仍然成立的概念。 |
4 |
1.小白板 2.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口頭回答 3.回家作業 |
【人權教育】 1-3-3 瞭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能在生活中實踐。 【家政教育】 3-3-1 欣賞多元文化中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的傳統與文化。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六 |
12/11 - 12/17 |
代數 |
八、等量公理與應用 |
6-a-02 能將分數單步驟的具體情境問題列成含有未知數符號的算式,並求解及驗算。 連結: C-R-1C-R-2,,C-T-1,C-T-2,C-S-2,C-C-1,C-C-2,C-C-3 |
1.能用未知數表徵生活情境中分數單步驟問題的未知量,並列成等式。 2.能運用等量公理,求等式的解並驗算。 |
【活動三】列式與解題 1.透過情境的布題討論,利用等式左右同加、減、乘、除一數時,等式仍然成立的概念,解決生活情境中列出的分數單步驟的等式問題。 |
4 |
1.小白板 2.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口頭回答 3.回家作業 |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人權教育】 1-3-3 瞭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能在生活中實踐。 【資訊教育】 4-3-4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
十七 |
12/18 - 12/24 |
數與量、幾何、代數 |
九、圓面積 |
6-n-14 能理解圓面積與圓周長的公式,並計算簡單扇形的面積。(同6-s-03) 6-s-01 能利用幾何形體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幾何問題。 6-s-03 能理解圓面積與圓周長的公式,並計算簡單扇形的面積。(同6-n-14) 6-a-03 能用符號表示常用的公式。 連結: C-R-1,C-R-3,C-R-4,C-S-3,C-S-4,C-C-1,C-C-5,C-C-8 |
1.能以適當的正方形單位,對曲線圍成的平面區域估算其面積。 2.能理解圓面積公式,並用中文簡記式表示圓面積。 |
【活動一】非直線邊的平面區域面積 1.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複習簡單圖形的面積公式。 2.教師口述布題,學生透過操作平方公分板點算,觀察和討論,進行非直線邊圖形的面積的估計。 3.教師繼續布題,學生畫出圓形,並透過操作平方公分板點算,觀察和討論,進行圓面積的估計。 【活動二】圓面積公式 1.教師口述布題,學生配合附件觀察、測量並說明,找出圓周長和直徑的關係。 2.教師口述布題,學生透過操作圓形的切割與拼湊,認識圓面積公式。 3.教師以課本情境口述布題,學生利用圓面積公式,根據圓的半徑或直徑,求算圓面積。 |
4 |
1.附件5 2.附件6 3.附件7 4.小白板 5.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口頭回答 3.實際測量 4.回家作業 |
【環境教育】 3-2-1 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家政教育】 1-3-3 接納他人所喜歡的食物。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八 |
12/25 - 12/31 |
數與量、幾何、代數 |
九、圓面積 |
6-n-14 能理解圓面積與圓周長的公式,並計算簡單扇形的面積。(同6-s-03) 6-s-01 能利用幾何形體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幾何問題。 6-s-03 能理解圓面積與圓周長的公式,並計算簡單扇形的面積。(同6-n-14) 6-a-03 能用符號表示常用的公式。 連結: C-R-1,C-R-3,C-R-4,C-S-3,C-S-4,C-C-1,C-C-5,C-C-8 |
1.能應用圓面積公式,計算簡單扇形面積。 2.能應用圓面積公式,解決複合圖形的面積。 |
【活動三】圓面積公式的應用 1.教師以課本情境口述布題,學生根據扇形是幾分之幾圓,計算出簡單扇形的面積。 2.教師口述布題,學生配合附件,察覺複合圖形的組成,並計算面積。 3.教師繼續布題,學生透過觀察和討論,使用圓面積和圓周長公式,算出複合圖形的面積。 |
4 |
1.附件8 2.附件9 3.附件10 4.小白板 5.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口頭回答 3.實際測量 4.回家作業 |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家政教育】 3-3-3 從事與欣賞美化生活的藝術造型活動。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十九 |
1/1 - 1/7 |
幾何 |
十、縮圖、放大圖與比例尺 |
6-s-02 能認識平面圖形放大、縮小對長度、角度與面積的影響,並認識比例尺。 連結: C-R-1,C-T-2,C-T-4,C-S-3,C-S-4,C-C-1,C-C-2 |
1.了解縮圖和放大圖的意義。 2.知道原圖和縮圖或放大圖的對應角、對應邊、及面積的關係。 3.能畫出簡單圖形的放大圖和縮圖。 |
【活動一】放大圖和縮圖 1.教師揭示課本情境掛圖,並口述布題,學生透過觀察與討論,經驗圖象的放大與縮小。 2.教師說明放大圖和縮圖的意義。 3.教師以課本情境口述布題,學生找出原圖和縮圖或放大圖的對應點、對應邊和對應角。 4.教師繼續布題,學生透過測量,知道原圖和縮圖或放大圖的每一組對應邊的長度比都相等;原圖和縮圖或放大圖的每一組對應角都相等。 【活動二】繪製放大圖和縮圖 1.教師口述布題,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放大圖,並知道原圖和放大圖間面積的關係。 2.教師繼續口述布題,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縮圖,並知道原圖和縮圖間面積的關係。 |
4 |
1.直尺 2.量角器 3.附件11 4.小白板 5.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生涯發展教育】 3-2-1 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廿 |
1/8 - 1/14 |
幾何 |
十、縮圖、放大圖與比例尺 |
6-s-02 能認識平面圖形放大、縮小對長度、角度與面積的影響,並認識比例尺。 連結: C-R-1,C-T-2,C-T-4,C-S-3,C-S-4,C-C-1,C-C-2 |
1.了解比例尺的意義及表示方法。 |
【活動三】比例尺 1.教師揭示課本情境掛圖,並口述布題,學生測量並解題,教師說明縮圖上的長度和實際長度的比或比值,叫作比例尺。 2.教師口述布題,學生根據比例尺,知道縮圖上的長度和實際長度的換算方法。 3.教師繼續以課本情境布題利用比例尺的意義,求出物體的實際長度或面積。 |
4 |
1.直尺 2.小白板 3.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生涯發展教育】 1-3-1 探索自我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人格特質。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廿一 |
1/15 - 1/19 |
幾何 |
十、縮圖、放大圖與比例尺 |
6-s-02 能認識平面圖形放大、縮小對長度、角度與面積的影響,並認識比例尺。 連結: C-R-1,C-T-2,C-T-4,C-S-3,C-S-4,C-C-1,C-C-2 |
1.能根據比例尺及實際的長度(距離),求算縮圖上的長度。 2.能根據比例尺及縮圖上的長度,求算實際的長度(距離)。 |
【數學步道】地圖的比例尺 1.教師布題,學生根據縮圖上的長度和實際距離的關係,完成比例尺圖示。 2.學生根據比例尺,找出緊急電話和服務站的位置,並用代號繪製於地圖中。 3.教師布題,學生根據每張縮圖上的比例尺算出實際距離,並比較距離遠近。 |
4 |
1.直尺 2.小白板 3.白板筆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
【生涯發展教育】 1-3-1 探索自我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人格特質。 【性別平等教育】 1-3-6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