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105學年度第學期 信義鄉豐丘國民小學五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計畫表

一、 課程架構圖

 

 

 

 

 

 

 

 

 

 

 

 

 



二、課程理念

1.以兒童為中心的學習活動。

2.符合兒童經驗與認知發展。

3.促進兒童思考智能。

4.強調解決問題的能力。

5.多元學習的活動設計。

6.科學與生活結合。

 

三、先備經驗或知識簡述:

1.太陽一年四季升落位置不同;知道太陽高度角影響氣溫。

2.知道燃燒需要空氣,學習製造氧氣和二氧化碳;認識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知道影響鐵生鏽快慢的因素;認識防鏽方法。

3.動物的外形特徵與運動方式。

4.樂器會發出各種聲音。

 

四、課程目標:

1.認識星座的由來,並學習使用星座盤觀星,再藉由觀察獵戶座發現星星也會像太陽、月亮一樣,在天空中由東向西運行,並知道四季星空的不同。最後,介紹利用北斗七星及仙后座,找到天空中唯一固定位置的星星──北極星的方法

2.藉由實驗,了解並探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認識燃燒的條件,知道滅火的方法,並學習預防火災;再藉由操作鐵生鏽的實驗,探討使鐵生鏽的因素,知道鐵生鏽與燃燒一樣都會消耗氧氣。

3.認識動物有各式各樣的構造來覓食、維持體溫和避敵,社會性動物透過訊息的傳遞來合作;再認識卵生和胎生動物的繁殖方式,並了解動物透過繁殖延續生命。最後練習如何選擇合適的分類標準進行動物分類

4.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噪音和樂音,並了解噪音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知道樂器發聲和振動有關。發現不同的樂器所發出的聲音高低、大小、音色都會不同。簡化樂器構造,製作簡易樂器。藉由動手實驗及製作,了解樂器發聲的科學原理

五、教學策略建議:

1.科學與科技兼容並蓄。

2.學習目標全方位。

3.活動彈性化。

4.教學設計活潑而有趣。

5.啟發研究的精神。

6.提升科學閱讀的興趣。

 

六、參考資料:

1.藤井旭(民97)。星座星空圖鑑。臺中市:晨星。

2.東方編輯小組(民95)。星空大蒐密。臺北市:臺灣東方。

3.Story a(民102)。科學實驗王21──氧化與還原(徐月珠譯)。臺北市:三采。

4.郭騰元(民89)。蠟燭的科學遊戲(上、下)。臺北市:牛頓開發教科書股份有限公司。

5.奧莉維亞•布魯克斯(民100)。大自然動物小百科2──和動物面對面。新北市:九同國際文化。

6.Gadagkar, Raghavendra(民88)。合作與衝突──動物社會的求生策略(簡素貞譯)。新北市:寰宇出版。

7.柯啟瑤(民79)。別小看我科學叢書──聲和光。臺北市:科智文化圖書公司。

8.休伊特(民97)。觀念物理IV──聲學•光學(陳可崗譯)。臺北市:天下文化。

 

七、課程計畫:

學習總目標:

1.知道星座是由星星組合而成,不同的民族有不同傳說。

2.學習使用星座盤找星星。

3.發現星星會由東向西移動。

4.察覺一年四季、相同時刻會出現不同的星星與星座。

5.知道北極星的特性,並學習如何尋找北極星。

6.知道燃燒需要氧氣。

7.學習製造氧氣和二氧化碳,並且知道檢驗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

8.認識燃燒三個條件,知道只要使燃燒條件不足就能滅火。

9.學習怎樣避免火災,知道遇到火災時的處理方式。

10.觀察鐵生鏽的情形,透過實驗了解鐵生鏽與空氣、水有關。

11.認識防止鐵生鏽的各種方法。

12.觀察動物的運動方式,及如何覓食、維持體溫、保護自己和其社會行為。

13.了解動物是靠不同的繁殖方式來繁衍生命。

14.動物藉由子代一些明顯的特徵,比較與親代之間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5.了解動物具有養育、保護後代等育幼行為。

16.知道如何選擇適合的分類標準幫動物分類。

17.察覺物體發出聲音時,發聲部位會產生振動現象。

18.聲音可以藉由空氣或其他物質向外傳送出去,傳播到我們的耳朵。

19.知道噪音的意義,了解噪音管制標準。

20.觀察樂器如何發出高低、大小不同的聲音,了解音色的差別。

21.藉由製作樂器,了解樂器的構造及影響聲音變化的原因。

 

 

 

 

 

 

 

 

 

起訖週次

起訖日期

單元名稱

活動名稱

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2/12

-

2/18

一、美麗的星空

星星與星座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或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1 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 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5-3-1-2 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2-3 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6-3-3-1 能規畫、組織探討活動。

7-3-0-2 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1.經由分享觀察經驗,引起觀星的興趣。

2.透過討論,察覺星星和星座的名稱有助於辨識星空。

3.透過活動知道星座是由星星組合而成。

4.經由傳達分享,知道有關星座的故事,並提升對觀星的興趣。

5.知道恆星有亮度及顏色上的差異。

【活動1-1】星空傳說

1.星座是由星星組合而成。

2.分享中外星座故事。

 

【活動1-2】星星知多少

1.知道大部分的星星和太陽一樣都是恆星。

2.了解星星的亮度與顏色不同之原因。

3

教師:

1.星座盤

2.科學Follow Me DVD

1.觀察

2.口頭評量

3.習作評量

【資訊教育】

3-3-6 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人權教育】

1-3-4 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2/19

-

2/25

一、美麗的星空

觀測星空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或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1 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 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2-3-4-1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升落方位(或最大高度角)在改變,在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規律變化。

3-3-0-2 知道有些事情(如飛碟)因採證困難,無法做科學性實驗。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2-3 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6-3-3-1 能規畫、組織探討活動。

7-3-0-3 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1.能正確操作星座盤,學會用星座盤找星星。

2.透過討論知道夜間觀星要準備的用具。

3.知道夜間觀星的注意事項

4.知道要用同時描述方位及高度角來表示星星的位置。

5.知道各種測量星星高度角的方法。

【活動2-1】認識星座盤

1.認識星座盤。

2.正確的操作星座盤來找星星。

 

【活動2-2】到戶外觀星

1.夜間觀星準備的工具。

2.夜間觀星的注意事項。

3.會使用拳頭數及高度角觀測器來測量星星的高度角。

4.認識數位觀星。

 

3

教師:

1.星座盤

2.手電筒

3.紅色玻璃紙

4.指北針

5.科學Follow Me DVD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資訊教育】

3-3-6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環境教育】

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生涯發展教育】

3-3-2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兩性均具有分析、判斷、整合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2/26

-

3/4

一、美麗的星空

星星位置的改變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或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1 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2-3-4-1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升落方位(或最大高度角)在改變,在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規律變化。

3-3-0-2 知道有些事情(如飛碟)因採證困難,無法做科學性實驗。

5-3-1-2 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1.能正確操作星座盤,學會用星座盤找星星。

2.透過操作星座盤,察覺星星會由東向西移動。

3.透過實際觀察,察覺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不同。

【活動3-1】星星的位置如何改變

1.正確的操作星座盤來找星星。

2.察覺星星移動具有規則性。

 

【活動3-2】四季不同的星空

1.察覺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不同。

3

教師:

1.星座盤

2.描圖紙

3.科學Follow Me DVD

1.觀察

2.口頭評量

 

【資訊教育】

3-3-6 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環境教育】

4-2-4 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3-2-2 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3/5

-

3/11

一、美麗的星空

星星位置的改變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或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1 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2-3-4-1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升落方位(或最大高度角)在改變,在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規律變化。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2-3 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1.透過操作星座盤,察覺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不同。

2.透過觀察討論,察覺星星和星座的名稱有助於辨識方位。

3.會利用北斗七星及仙后座找到北極星。

4.認識哥白尼及伽利略的生平。

【活動3-2】四季不同的星空

1.察覺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不同。

 

【活動3-3】認識北極星

1.北極星在天空幾乎固定不動。

2.可用北極星辨認方位。

3.利用北斗七星和仙后座找出北極星。

 

【科學名人堂】

1.透過閱讀,認識科學家──哥白尼與伽利略。

3

教師:

1.星座盤

2.科學Follow Me DVD

1.實作評量

2.習作評量

【資訊教育】

3-3-6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3/12

-

3/18

二、燃燒和生鏽

氧氣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3-5-2 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2-3-1-1 提出問題、研商處理的策略、「學習」控制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處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3-2 探討氧及二氧化碳;氧的製造、燃燒之了解、氧化(生鏽等),二氧化碳的製造、溶於水的特性、空氣汙染等現象。

3-3-0-5察覺有時實驗情況雖然相同,也可能因存在著未能控制的因素之影響,使得產生的結果有差異。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1.觀察燃燒現象,察覺燃燒需要空氣。

2.訓練思考能使杯中蠟燭繼續燃燒的方法,並實際操作驗證想法。

3.察覺氧氣可以幫助燃燒。

4.藉由查閱資料,認識製造氧氣的各項材料。

【活動1-1】燃燒需要空氣

1.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曾經看過的燃燒現象。

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有空氣時,蠟燭才可以繼續燃燒。

3.讓學生實際操作點燃一支蠟燭實驗,觀察燃燒現象,並將觀察結果記錄在習作中。

4.實作將廣口瓶蓋住燃燒中的蠟燭,觀察燭火的變化,並記錄在習作中。

5.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並實作,思考讓杯中燭火繼續燃燒的方法,知道補充新鮮空氣即能讓燭火繼續燃燒。

6.透過實作,引導學生歸納燃燒需要空氣。

 

活動1-2製造和檢驗氧氣

1.教師說明空氣中含有氧氣,物品燃燒時需要空氣中的氧氣。

2.引導學生認識製造氧氣的器材,並透過討論,知道製造氧氣的詳細步驟。

3.教師說明製造氧氣需注意的事項與安全事宜。

3

教師:

1.蠟燭

2.廣口瓶

3.火柴或打火機

4.雙氧水

5.透明板

6.小刀

7.線香

8.量匙

9.科學Follow Me DVD

 

學生:

1.胡蘿蔔

1.觀察

2.口頭評量

3.設計實驗

4.實作評量

【環境教育】

2-2-1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七、規、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19

-

3/25

二、燃燒和生鏽

氧氣、二氧化碳

1-3-1-1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2-3-3-2 探討氧及二氧化碳;氧的製造、燃燒之了解、氧化(生鏽等),二氧化碳的製造、溶於水的特性、空氣汙染等現象。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1.察覺氧氣可以幫助燃燒。

2.製造氧氣並檢驗氧氣性質。

3.培養按照計畫,實施製造和檢驗氧氣的能力。

4.知道燃燒的三個條件:有可燃物、有氧氣、達到燃點。

5.了解氧氣在生活中的應用。

6.認識澄清石灰水。

【活動1-2】製造和檢驗氧氣

1.引導學生動手製造氧氣。

2.透過實作,觀察氧氣的性質。

3.用點燃的線香檢驗,察覺氧氣可以幫助燃燒。

4.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的安全事項。

5.讓學生上臺發表製造和檢驗氧氣的心得。

6.教師說明可燃物和燃點的意義。

7.教師藉由課本營火、酒精燈燃燒圖,讓學生討論並歸納出燃燒條件。

8.教師引導學生透過討論,認識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助燃物、達到燃點。

9.教師引導學生氧氣在生活中的應用,包含生物呼吸需要氧氣、醫療及水族上的應用等。

 

【活動2-1】製造和檢驗二氧化碳

1.讓學生自由發表蠟燭燃燒後會產生什麼現象。

2.教師說明澄清石灰水的特性。

3

教師:

1.火柴或打火機

2.雙氧水

3.廣口瓶

4.透明板

5.小刀

6.線香

7.量匙

8.科學Follow Me DVD

9.澄清石灰水

10.蠟燭

11.鐵絲

 

學生:

1.胡蘿蔔

1.實作評量

2.實驗報告

3.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2-2-1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生涯發展教育】

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七、規、組織與實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26

-

4/1

二、燃燒和生鏽

二氧化碳

1-3-1-1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2-3-3-2 探討氧及二氧化碳;氧的製造、燃燒之了解、氧化(生鏽等),二氧化碳的製造、溶於水的特性、空氣汙染等現象。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1.製造二氧化碳,並檢驗氣體的性質。

2.培養按照計畫,實施製造和檢驗二氧化碳的能力。

3.察覺二氧化碳不能助燃。

4.察覺汽水裡的氣泡是二氧化碳。

5.了解滅火的原理。

6.透過說明與查資料,認識滅火設備適用情形與使用方式。

7.學習將滅火原理應用於生活中。

【活動2-1】製造和檢驗二氧化碳

1.引導學生實作將澄清石灰水放入蠟燭燃燒後的廣口瓶中,輕輕搖晃,會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混濁,表示蠟燭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

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製造二氧化碳的器材;並透過討論,知道製造二氧化碳的詳細步驟。

3.教師引導學生動手製造二氧化碳。

4.讓學生透過實作,觀察二氧化碳的性質。

5.教師引導學生用線香和澄清石灰水檢驗製造的二氧化碳,發現二氧化碳不能助燃,會使燃燒的線香熄滅、澄清石灰水變混濁。

6.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二氧化碳的用途包含汽水、滅火器、麵包的發酵作用等。

【活動2-2】怎樣滅火

1.教師引導學生察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有密切關係;使燃燒條件不足,就能滅火。

2.利用課本不同滅火例子,引導學生察覺其分別是利用何種原理滅火。

3.教師引導學生回想看過的火災或火災報導,發表消防隊員滅火的器具與方式。

4.教師說明不同的滅火設備都是用「燃燒條件不足」的原理來滅火,並說明各種滅火設備適合撲滅不同火災。

5.讓學生調查學校或住家附近哪些地方有滅火器,並讀一讀滅火器上的使用說明。

6.教師說明火災的分類方式。

7.教師說明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3

教師:

1.火柴或打火機

2.蠟燭

3.線香

4.量匙

5.澄清石灰水

6.廣口瓶

7.小蘇打粉

8.透明板

9.科學Follow Me DVD

10.鐵絲

 

學生:

1.

2.塑膠袋

3.汽水

1.觀察

2.口頭評量

3.設計實驗

4.實作評量

5.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2-2-1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4-2-4 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生涯發展教育】

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七、規、組織與實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2

-

4/8

二、燃燒和生鏽

二氧化碳、鐵生鏽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2-3-3-2探討氧及二氧化碳;氧的製造、燃燒之了解、氧化(生鏽等),二氧化碳的製造、溶於水的特性、空氣汙染等現象。

2-3-3-4認識促進氧化反應的環境。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3-3-0-5 察覺有時實驗情況雖然相同,也可能因存在著未能控制的因素之影響,使得產生的結果有差異。5-3-1-1 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3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1 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1.認識火災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2.經由討論和實驗,證明鐵製品在潮溼的環境中,比較容易生鏽。

3.學習操控變因的科學方法。

【活動2-3】火災的預防與處理

1.讓學生自由發表火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處及危險。

2.引導學生討論,認識火災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活動3-1】鐵生鏽的原因

1.請學生發表曾經看過生活中的鐵生鏽的現象。

2.教師歸納說明鐵未生鏽前,堅固有光澤,生鏽後表面產生棕色易碎的鐵鏽。

3.鼓勵學生自由發表鐵製品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生鏽。

4.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進行鐵生鏽的驗證方法,並思考實驗中要注意的因素。

5.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引導學生透過實驗察覺鐵製品在潮溼環境中較容易生鏽。

6.讓學生於實驗前先討論實驗中要保持相同的因素,學習操控變因的科學方法。

3

教師:

1.鋼絲絨

2.夾鏈袋

3.夾子

4.

5.科學Follow Me DVD

6.燒杯

7.淺盤

1.觀察

2.口頭評量

3.習作評量

4.實作評量

5.分組討論

【環境教育】

2-2-1 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4-2-4 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

2-3-2 學習兩性間的互動與合作。

2-3-5 學習兩性團隊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9

-

4/15

二、燃燒和生鏽

鐵生鏽

1-3-4-1 能由各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2-3-1-1 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5-3-1-3 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5-3-1-1 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6-3-3-2 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2 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1.透過討論和實驗,察覺鐵生鏽需要空氣中的氧氣,培養推理思考的能力。

2.學習操作控制變因的科學方法。

3.透過討論和觀察,認識生活中防止鐵生鏽的方法。

4.培養將所學應用於生活中的習慣。

5.認識拉瓦節的生平。

【活動3-1】鐵生鏽的原因

1.讓學生討論鐵在缺少空氣的環境下,生鏽會更快或還是更慢。

2.教師指導學生操作鋼絲絨球放入夾鏈袋,以減少接觸到空氣的實驗,並引導學生透過實驗察覺浸過水、接觸空氣的鋼絲絨球比浸過水、有放入夾鏈袋的鋼絲絨球,生鏽情形嚴重。

3.讓學生思考鐵生鏽會不會用掉空氣中的氣體,並指導學生進行實驗驗證。

4.教師指導學生透過觀察點燃的蠟燭,放入裝有生鏽鋼絲絨的瓶子會熄滅的現象,察覺鐵生鏽會用掉空氣中的氧氣。

 

【活動3-2】如何防止鐵生鏽

1.教師總結說明使鐵生鏽的原因,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從其生鏽的原因來防止鐵生鏽。

2.讓學生發表生活中,防止鐵生鏽的例子,並指導學生記錄到習作中。

 

【科學名人堂】

1.透過閱讀,認識科學家──拉瓦節。

 

【自由探究】不同的水溶液會影響鐵生鏽速度

1.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操作,察覺浸泡醋的鋼絲絨球,生鏽的速度比浸泡清水的快。

3

教師:

1.鋼絲絨

2.夾鏈袋

3.夾子

4.

5.筷子

6.廣口瓶

7.透明板

8.燒杯

9.蠟燭

10.打火機或火柴

11.淺盤

12.科學Follow Me DVD

13.紅色顏料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4-3-4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七、規、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4/16

-

4/22

三、動物世界面面觀

動物如何求生存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2-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生態。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4-3-2-4認識國內、外的科技發明與創新。

 

1.察覺動物的外形構造和運動方式之關係。

2.察覺動物因外形構造不同,各具有不同的覓食行為。

【活動1-1】動物的運動

1.觀察動物的運動形式,了解動物的運動和構造有關。

 

【活動1-2】動物的覓食

1.觀察動物的覓食行為,了解動物的依食性可分為草食性、肉食性、雜食性。

2.探討各種動物覓食行為與其口器構造、食物及環境等有關。

3

教師:

1.科學Follow Me DVD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習作評量

4.觀察

【資訊教育】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4-3-1了解電腦網路概念及其功能。

【環境教育】

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並能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十一

4/23

-

4/29

三、動物世界面面觀

動物如何求生存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2-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生態。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1.了解動物維持體溫的各種方式。

2.知道「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意義。

3.透過觀察發現有些動物會隨季節變化,而遷移到適合生長、覓食或繁殖的環境。

4.認識動物保護自己、禦敵或避敵的方法。

【活動1-3】動物如何適應環境

1.藉由觀察,認識不同動物維持體溫的各種方式。

2.教師說明「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意義。

3.透過課本圖片,引導學生察覺有些動物會有不同的適應環境方式,例如候鳥、草原地區的動物等會隨季節變化,而遷移到適合生長、覓食或繁殖的環境。

 

【活動1-4】動物如何保護自己

1.認識各種動物保護自己、禦敵或避敵的方法。

3

教師:

1.科學Follow Me DVD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2-3-2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資訊教育】

3-3-6 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環境教育】

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並能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二

4/30

-

5/6

三、動物世界面面觀

動物如何求生存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2-3-2-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生態。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1.察覺動物的體色與外形和環境相似時,不容易被發現。

2.了解動物隨著環境變色的意義。

3.認識動物保護自己、禦敵或避敵的方法。

4.知道動物的社會行為可以增進生存能力,傳遞訊息是一種社會性的行為。

5.知道動物可以傳遞各種訊息,並且傳遞訊息的方式也不一樣。

6.培養傳達及解釋蒐集資料結果的能力。

【活動1-4】動物如何保護自己

1.透過保護色遊戲,察覺動物的體色和外形與環境相似時,不容易被發現。

2.透過圖片,引導學生發現除了保護色外,部分動物的體色或形態和環境差異極大。

3.請學生發表動物的體色或形態和環境差異極大時,對於牠們的生存有什麼幫助。

 

【活動1-5】動物的社會行為

1.教師說明螞蟻的分工型態及社會行為。

2利用課本圖片,引導學生探討猴子的社會行為。

3.請學生發表討論結果。

4.教師說明,動物間除了分工合作和傳遞訊息外,也具有許多不同的社會行為。

3

教師:

1.科學Follow Me DVD

1.口頭評量

2.習作評量

【資訊教育】

5-3-2 能利用光碟、DVD等資源蒐集需要的資料。

【環境教育】

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並能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4-3-2能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十三

5/7

-

5/13

三、動物世界面面觀

動物如何延續生命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2-3知道動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為,發現動物、植物它們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似性,但也有些不同。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1.知道動物靠繁殖延續下一代。

2.知道不同動物有不同的求偶行為。

3.知道動物的繁殖方式有胎生、卵生。

4.透過歸納比較,認識動物不同的繁殖方式。

【活動2-1】動物的求偶行為

1.引導學生思考動物如何延續生命,進而歸論動物必須藉由繁殖來延續生命。

2.請學生蒐集資料,並分組上臺報告「動物會用哪些方式來吸引異性,以達到繁殖下一代的目的」。

3.教師說明動物吸引異性以達繁殖下一代的行為,即是動物的求偶行為。

 

【活動2-2】動物的繁殖方式

1.以人類的繁殖方式引入,請學生討論還有哪些動物與人類的繁殖方式相同。

2.請學生自由發表。

3.教師說明胎生與胎生動物的意義。

4.以課本圖片,引導學生討論其他類型的繁殖方式。

5.教師說明卵生與卵生動物的意義。

6.請學生蒐集資料,並分組報告動物胎生與卵生的異同。

3

教師:

1.科學Follow Me DVD

1.觀察

2.口頭評量

3.習作評量

【資訊教育】

5-3-1 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性別平等教育】

2-3-2 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十四

5/14

-

5/20

三、動物世界面面觀

動物如何延續生命、動物的分類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2-3-2-3知道動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為,發現動物、植物它們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似性,但也有些不同。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1.察覺動物的親代和子代有相似的特徵。

2.了解動物有養育、保護後代等育幼行為。

3.選擇適合的分類標準進行動物分類。

【活動2-3】代代相傳

1.經由觀察和討論,了解動物的子代和親代之間有相似,但也有些不同。

 

【活動2-4】動物的育幼行為

1.有些動物有不同的育幼行為。

2.動物繁殖的方式與育幼行為,對生命的延續有直接的關係。

 

【活動3-1選擇分類標準將動物分類

1.選擇適合的分類標準,練習將動物分類。

3

教師:

1.科學Follow Me DVD

1.觀察

2.口頭評量

3.習作評量

【資訊教育】

5-3-2 能利用光碟、DVD等資源蒐集需要的資料。

【生涯發展教育】

3-3-1 學習如何尋找並運用職業世界的資訊。

三、生涯規畫與終生學習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五

5/21

-

5/27

三、動物世界面面觀、四、聲音與樂器

動物的分類、生活中常聽見的聲音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2-3 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2-3知道動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為,發現動物、植物它們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似性,但也有些不同。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2-1察覺不同的辦法,常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1.不同的動物,特徵也各不相同。

2.練習自訂分類標準,將所觀察過的動物進行分類。

3.認識勞倫茲的生平。

4.認識保育類動物綠蠵龜的繁殖方式。

5.透過具體的操作、觀察,發現物體發出聲音時會振動。

【活動3-1選擇分類標準將動物分類

1.觀察記錄動物特徵。

2.自訂分類標準,練習動物的分類。

3.解讀分類表的內容,認識動物間有相同和不同的特徵。

 

【科學名人堂】

1.透過閱讀,認識科學家──勞倫茲。

2.知道勞倫茲著名的銘印學說。

 

【科學漫畫】

1.認識綠蠵龜的繁殖方式。

2.了解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活動1-1】聲音的產生

1.聆聽生活中的聲音,透過討論,可以推論用力能使物體發出聲音。

2.察覺物體發出聲音時的振動現象。

3

教師:

1.科學Follow Me DVD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習作評量

【生涯發展教育】3-3-1 學習如何尋找並運用職業世界的資訊。

3-3-2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資訊教育】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性別平等教育】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生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十六

5/28

-

6/3

四、聲音與樂器

生活中常聽見的聲音、樂音

1-3-1-1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或看出不同的特徵。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處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對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5-2藉製作樂器瞭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之不同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1.經由觀察和討論,察覺物體發出的聲音可以藉由空氣或其他物質向外傳播出去。

2.知道噪音的定義,並知道減少噪音的方法。

3.觀察樂器的發聲部位振動的現象。

【活動1-2】聲音的傳播

1.引導學生了解,我們可以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是因為空氣可以傳播聲音。

2.除了空氣可以傳播聲音之外,液態的水、固態的木材、鋼鐵、棉線等,也都可以傳播聲音。

 

【活動1-3】認識噪音

1.認識判定噪音的標準。

2.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動2-1】各種樂器的聲音

1.閉上眼睛,分辨不同樂器發出的音色,同時也分辨不同人說話的特性。

3

教師:

1.科學Follow Me DVD

1.實作評量

2.口頭評量

【資訊教育】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性別平等教育】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生涯發展教育】

3-3-2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十七

6/4

-

6/10

四、聲音與樂器

樂音

1-3-1-1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處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對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5-2藉製作樂器瞭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之不同。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1.知道演奏同一種樂器時,樂器的聲音會有高低的不同。

2.知道演奏同一種樂器時,樂器的聲音會有大小的不同。

3.認識樂器各構造的功能,並知道哪些構造和聲音的變化有關。

4.認識聲音三要素。

【活動2-2】樂器聲音的高低

1.觀察直笛,認識直笛的構造與發聲原理。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空氣柱的長短,便於歸納直笛聲音高低變化。

3.學生實際操作直笛,觀察直笛聲音高低的變化。

4.說明空氣柱長短與直笛聲音高低變化的關係。

5.觀察木琴,認識木琴的構造與發聲原理。

6.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木片的長短,便於歸納木琴聲音高低變化與木片的關係。

7.學生實際操作木琴,觀察木琴聲音高低的變化。

8.說明木片長短與木琴聲音高低變化的關係。

9.觀察吉他,認識吉他的構造與發聲原理。

10.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弦的特徵,便於歸納吉他聲音高低變化與弦的關係。

11.學生實際操作吉他,觀察吉他聲音高低的變化。

12.說明弦的鬆緊、粗細、長短與吉他聲音高低變化的關係。

 

【活動2-3】樂器聲音的大小

1.觀察樂器的聲音會有大小的變化。

2.透過操作和比較,了解樂器

聲音大小和用力的大小及音箱有關。

3

教師:

1.直笛

2.木琴

3.吉他

4.科學Follow Me DVD

5.紙杯

6.圖釘

7.釣魚線

8.牙籤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4-3-4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性別平等教育】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生涯發展教育】

3-3-2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十八

6/11

-

6/17

四、聲音與樂器

製作簡易樂器

1-3-1-1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2-3-5-2藉製作樂器瞭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之不同

4-3-1-2了解機具、材料、能源。

6-3-2-2相信自己常能想出好主意來完成一件事。

8-3-0-2 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1.利用樂器發聲的科學原理,設計製作簡易樂器。

2.認識樂器構造和聲音的變化有關。

3.簡化樂器的構造和功能,並畫出自製簡易樂器的設計圖。

【活動3-1】設計製作簡易樂器

1.認識樂器各構造的功能,並能畫出樂器的構造簡圖。

2.知道樂器上有哪些構造和聲音的變化有關。

3.能將簡化樂器的想法,畫成自製簡易樂器設計圖。

4.會根據簡易樂器設計圖,規畫製作程序並安排製作方法,完成簡易樂器。

3

教師:

1.科學Follow Me DVD

1.觀察

2.口頭評量

3.實作評量

4.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4-3-4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生涯發展教育】

3-3-2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性別平等教育】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十九

6/18

-

6/24

四、聲音與樂器

製作簡易樂器

1-3-1-1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2-3-5-2藉製作樂器瞭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之不同

4-3-1-2了解機具、材料、能源。

6-3-2-2相信自己常能想出好主意來完成一件事。

8-3-0-2 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1.根據簡易樂器設計圖,規畫製作的程序、安排製作的方法。

2.藉由試驗,發現改變簡易樂器聲音音色的方法。

3.學習規畫製作簡易樂器的程序、安排製作的方法,完成製作過程。

【活動3-1】設計製作簡易樂器

【自由探究】改良簡易樂器的方法

1.研究並思考簡易樂器構造上的優缺點。

2.應用樂器的發聲原理,試著調整簡易樂器的聲音高低、音量大小及音色。

3

教師:

1.科學Follow Me DVD

1.實作評量

2.口頭評量

【資訊教育】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環境教育】

4-3-4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性別平等教育】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生涯發展教育】

3-3-2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二十

6/25

-

6/30

四、聲音與樂器

製作簡易樂器

1-3-1-1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1.認識貝爾的生平。

【科學名人堂】

1.透過閱讀,認識科學家──貝爾。

2.知道貝爾改良電話的經過。

3

 

1.口頭評量

【資訊教育】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