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信義鄉豐丘國民小學105學年度第學期一年級生活領域教學計畫表

﹙一﹚年級上學期之學習目標

1.能知道讀一年級幼兒園有很多不一樣。

2.能夠利用書包裡的用品進行簡單的美術創作。

3.能知道教室裡的設備以及這些設備對學習的幫助。

4.能了解上課和下課鐘聲的重要性,以及該注意的事項。

5.能討論發生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並一起遵守約定。

6.能認識同學,並說出他們的名字。

7.能明確的做自我介紹。

8.能認識班上大部分的同學,結交好朋友並且和同學和樂相處。

9.能清楚的跟同學分享自己喜歡的學習活動及原因。

10.能夠分享一天中高興或難過的心情。

11.能自我期許有更好的表現,認真負責的度過每一天。

12.能發現學校裡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13.能透過觀察、討論,簡易規畫參觀校園的事項。

14.能有禮貌守秩序跟著教師去參觀校園。

15.能將參觀校園的結果表達出來與同學分享。

16.能發現下課時同學到校園中的哪裡去玩。

17.認識校園中適合遊玩的地方。

18.能分享下課期問和同學遊玩的情形。

19.能形成「遊玩約定」並遵守。

20.能知道自己在學校曾經遇到哪些問題。

21.能知道在學校遇到問題時該到哪裡找誰幫忙。

22.能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達自己需要何種幫助。

23.能在生活中以合宜的態度對待師長。

24.能表達出自己喜歡的大樹名稱和在校園裡的位置。

25.發現每個人喜好的樹都不太一樣,思考如何觀察樹的方式。

26.藉由五官知覺去探索校園裡的大樹,發覺大樹具有可資辨認的特徵。

27.能用拓印、撕貼、剪貼等方式來介紹樹朋友,並表達愛護樹朋友的態度。

28.思考落葉發生的原因,討論落葉與樹木的關係。

29.透過撿拾與分類活動,認識落葉的特徵,並思考留下美麗的落葉的方式。

30.思考留下落葉的方式,並藉由實際的創作活動,喚起學童豐富的想像力與創作力。

31.能將自己的創作運用在生活方面。

32.透過發現樹上有小動物的蹤跡,引發想認識小動物的興趣。

33.思考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認識小動物,建立初步想認識小動物的經驗。

34.透過觀察小動物的活動,認識了解不同小動物的形態、動作、叫聲等。

35.藉由歌唱、表演等活動,表現出小動物的可愛姿態,並會表達愛護小動物的情懷。

36.能察覺到物體被風吹動而發生改變。

37.能指出物體擺動和風有關,並說出風的存在。

38.知道生活中有許多事物和風有關。

39.透過美術創作表現出風吹物體的情形。

40.把被風吹的感受,分享出來

41.觀察風的不同。

42.透過音樂活動表現風的大小和強弱。

43.透過肢體表現出物體被風吹的情形。

44.知道哪些玩具需要風才能玩。

45.能利用不同的材料製作風的玩具。

46.能動手製作風車。

47.透過操作,觀察風車怎麼轉得快。

48.能從景物的改變與自己的感受,察覺到溫度的變化。

49.能理解天氣的變化是因為冬天來臨了。

50.能完成「我要對冬天說」,以圖畫或文字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51.能以肢體表達自己對於冬天的感受。

52.能說出冬天時,自己生活的變化。

53.能說出因應冬天而改變的生活方式與物品的準備。

54.能說出冬天除了身體保暖外應注意的事情。

55.能知道冬天物品的正確使用方法,並且能自我注意與提醒他人。

56.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並領會到可以去關懷他人。

57.能明確提出可以關懷的對象

58.能具體的提出自己可以做到的關懷方式。

59.能樂於參與關懷的活動。

60.認識新年要來到的訊息。

61.了解農曆新年的由來。

62.創作年獸畫。

63.能創作年節飾品迎接新年的到來。

64.認識除夕當天的習俗活動。

65.了解團圓圍爐是除夕的主要活動並且認識團圓熱鬧氣氛的習俗。

66.透過音樂活動表現新年熱鬧的氣氛。

67.能知道過年有新氣象。

68.能運用吉祥話祝福他人和確立新願望。

 

 

 

 

 

 

 

 

 

 

 

 

 

 

 

 

 

 

 

 

 

 

 

 

 

 

 

 

 

 

 

 

 

 

 

 

 

 

 

 

 

 

 

 

 

 

 

 

 

 

 

 

 

 

 

 

 

 

 

 

 

 

 

 

 

 


 


()

年級上學期九年一貫

生活

課程各單元內涵分析

 

起迄週次

起迄

日期

主題

單元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

方法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8/28

-

9/3

主題一、我上一年級了

單元一、新學校新生活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

性與變化。

2-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

可能因素。

3-3 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

且有效地行動。

4-3 能聽取團體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一起工作

並完成任務。

5-2 察覺自己對許多事務的想法與做法有時也很

管用。

5-4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

情懷。

1.能知道讀一年級幼兒園有很多不一樣。

2.能夠利用書包裡的用品進行簡單的美術創作。

3.能知道教室裡的設備以及這些設備對學習的幫助。

4.能了解上課和下課鐘聲的重要性,以及該注意的事項。

5.能討論發生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並一起遵守約定。

1.能發現一年級和幼兒園的不同。

2.能知道不同的文具可以繪製出不同的線條。

3.能流暢的描繪線條。

4.能知道教室設備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5.可以好好愛護教室設備。

6.能知道上課要遵守的規定。

7.能妥善的利用下課的時間。

8.知道哪些是不適當的行為表現。

9.知道不適當的行為表現會造成他人的困擾和不方便。

10.知道遵守約定的目的,並能提醒自己和同學一起遵守約定。

 

◎補充教材

選擇適合一年級學童使用的鉛筆

  學童在練習寫字如果沒有選擇用筆,很容易造成手部不良發育。一般孩子剛開始練習寫字時,家長大多是提供新的鉛筆,實際上新鉛筆長度並不適合孩子使用。新鉛筆的長度多半長達15 公分以上,孩子拿起來時身體重心會不知不覺往前傾,進而影響坐姿,骨骼的發育也會受影響,因此,剛開始學習寫字孩子適用的鉛筆長度大約是10 公分左右。

  再來就是要考慮到鉛筆的形狀。鉛筆的形狀有圓形、六角形、三角形等,其中以圓形最不適合,孩子在運筆時會比較不靈敏,因此應該選購筆身比較粗、也比較容易握穩的鉛筆,有一種幼兒專用的三角鉛筆,適合孩子寫字。

  筆心的材質也是重要的一環。一般筆心材質是以HB 表示,H 前的數字愈大,表示筆心硬度愈高;B 前的數字愈大,表示筆心愈黑因此,如果使用筆心太硬的鉛筆,孩子為了能看得見字跡,就會用力的寫字,時間一久會影響手關節的發育;筆心太軟的鉛筆,因為太輕會造成孩子的姿勢不良。一般而言,以2B HB 的筆心對孩子最適宜。

  然而因孩子握筆的力道不易掌握,因此不建議使用自動鉛筆,尤其是剛開始時,容易把自動鉛筆的筆心折斷。而且自動鉛筆的筆身是塑膠製品,手感太滑,反而不如一般鉛筆。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
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動,並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3-1-2
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1-1-2
瞭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2-1-1
培養互助合作的生活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9/4

-

9/10

主題一、我上一年級了

單元一、新學校新生活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

性與變化。

2-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

可能因素。

3-3 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

且有效地行動。

4-3 能聽取團體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一起工作

並完成任務。

5-2 察覺自己對許多事務的想法與做法有時也很

管用。

5-4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

情懷。

1.能知道讀一年級幼兒園有很多不一樣。

2.能夠利用書包裡的用品進行簡單的美術創作。

3.能知道教室裡的設備以及這些設備對學習的幫助。

4.能了解上課和下課鐘聲的重要性,以及該注意的事項。

5.能討論發生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並一起遵守約定。

1.能發現一年級和幼兒園的不同。

2.能知道不同的文具可以繪製出不同的線條。

3.能流暢的描繪線條。

4.能知道教室設備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5.可以好好愛護教室設備。

6.能知道上課要遵守的規定。

7.能妥善的利用下課的時間。

8.知道哪些是不適當的行為表現。

9.知道不適當的行為表現會造成他人的困擾和不方便。

10.知道遵守約定的目的,並能提醒自己和同學一起遵守約定。

 

◎補充教材

各種繪圖筆的特性

1.鉛筆:鉛筆是以石墨粉混合不同比例的黏土用高溫燒成不同軟硬的筆心,可以分為:

(1) 質硬者:H2H3H 9H 等,號數愈大,筆心愈硬,適用製圖。

(2) 中硬質者:HBF,用於書寫、繪畫。

(3) 質軟者:B2B 8B 等,號數愈大,筆心愈軟,且愈粗愈黑,用於繪圖。

2.自動鉛筆,可替換不同筆心。

3.色鉛筆:色鉛筆是與石墨粉鉛筆類似的色筆可以分成油性和水性。水性色鉛筆則可用水溶解,有類似水彩的效果。

4.蠟筆:蠟筆是礦物性顏料與蠟質黏合材料調製而成,著色性佳,可以分為油性及水性。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
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動,並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3-1-2
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1-1-2
瞭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2-1-1
培養互助合作的生活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9/11

-

9/17

主題一、我上一年級了

 

單元二、我和新朋友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3-3 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且有效地行動。

4-3 能聽取團體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1. 能認識同學,並說出他們的名字。

2. 能明確的做自我介紹。

3. 能認識班上大部分的同學,結交好朋友並且和同學和樂相處。

1.能透過音樂活動認識班上同學的姓名並且變成好朋友。

2.根據「上臺報告應注意的事項」進行評量。

3.能了解自我介紹的內容,清楚明確的做自我介紹。

4.能專心聆聽,表現適當的禮儀。

5.以「鼓勵孩子敢上臺」為目的,不要太過強調技巧。

6.能夠清楚的唱出和好朋友一起相處的情形。

 

◎補充教材

垃圾減量

1.少用免洗餐具,減少垃圾產生。

2.拒收垃圾廣告信函,浪費紙張、能源、人力的廣告信函不看也罷。

3.上街購物,請自備購物袋,每天少用幾個塑膠袋,可減少垃圾。

4.使用不含汞、鎘、鉛的可再充電的電池。部分電池含汞、鎘、鉛等重金屬,拋棄後易滲入土壤,遺害環境。

5.拒用含有化學物的產品,芳香劑、人造「樟腦丸」或奇異筆均有害健康。

6.不用保麗龍產品(如飯盒),無法分解,會形成大宗垃圾,遺害環境。

7.隨手關水龍頭。勿讓自來水任意流失,用時再開啟。省水即省電、省資源。

8.在馬桶水箱中置一大瓶水,每次耗水就少一兩公升,經年累月,就省下可觀的水了。

9.關心地球,先從關心自己的地方做起。透過各種資訊媒體收集環保資料。

10.回收一個鋁罐可節省三小時電視的電力,又可減少汙染。

11.購買包裝材料可再生或可生物分解的商品;拒買以塑膠材料包裝及包裝過度的商品。

12.使用布質尿片;僅在外出時才用免洗尿布。以破布代替紙巾做抹布用。

13.以身作則做環保,隨時隨地做環保︰如節省紙張、隨手關燈、自帶茶杯等。

14.使用小型家庭瓦斯或太陽能熱水器,並降低熱水溫度,可省大量能源。

15.購買不使用農藥的農產品,少用過度加工及包裝的食品。

16.出門少開車多坐大眾運輸工具,鼓勵共乘汽車,組織社區共乘聯絡中心。

17.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直接參與環保活動,參加環保組織或其他保育工作,並向親朋好友表達環保關懷及工作。

18.不要把新聞紙、玻璃瓶或碎片視為垃圾,可以收集起來賣回收廠或交清潔隊。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1 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3-1-2 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1-1-2 瞭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1-1-4 說出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2-1-1 培養互助合作的生活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9/18

-

9/24

主題一、我上一年級了

單元三、學校的一天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1-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各種網絡之間的互賴與不可分離性。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4-3 能聽取團體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5-2 察覺自己對許多事務的想法與做法,有時也很管用。

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1. 能清楚的跟同學分享自己喜歡的學習活動及原因。

2. 能夠分享一天中高興或難過的心情。

3. 能自我期許有更好的表現,認真負責的度過每一天。

1.能夠清楚得表達自己喜歡的活動項目並且說明喜歡的原因。

2.能夠透過分享發表自己開心和難過的事情。

3.能夠說出自己如何準備自己的一天。

4.能夠知道認真負責的過每一天。

◎補充教材

可回收垃圾

一、依廢棄物清理法

1.紙類。

2.鐵類。

3.鋁類。

4.玻璃類。

5.塑膠類(不含塑膠袋)。

(1)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

(2) 聚乙烯。

(3) 聚氯乙烯。

(4) 聚丙烯。

(5) 聚苯乙烯。

6.乾電池

7.機動車輛(含汽、機車)。

8.輪胎。

9.鉛蓄電池。

10.電子電器物品︰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冷暖氣機。

11.資訊物品︰電腦及周邊設備。

二、依臺北市的分法

1.一般類(包括廢鐵罐、鋁罐、玻璃瓶、寶特瓶、塑膠瓶)。

2.紙類(包括舊報紙、書籍、雜誌、不含油漬之廢紙)。

3.舊衣類。

4.乾淨之廢保麗龍。

5.乾淨之廢塑膠袋。

6.廚餘。(目前分兩種,一種為可餵食豬,一種為不可餵食豬廚餘,各縣市規定不盡相同如有疑問可洽各縣市環保局)。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3-1-1 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3-1-2 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人權教育

1-1-2 瞭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1-1-4 說出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2-1-1 培養互助合作的生活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9/25

-

10/1

主題二、認識校園

 

單元一、校園裡不同的地方

1-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各種網絡之間的互賴與不可分離性。

2-1 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解文化、藝術與自然現象的豐富性。

3-3 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且有效地行動。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1.能發現學校裡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2.能透過觀察、討論,簡易規畫參觀校園的事項。

3.能有禮貌守秩序跟著教師去參觀校園。

4.能將參觀校園的結果表達出來與同學分享。

1.能發現學校裡有其他地方。

2.能說出3個以上學校地方的名稱。

3.能參與上課時的討論。

4.能用圖文記下自己的問題。

5.能守秩序的參觀校園。

6.能有禮貌的參觀校園。

7.能說出 2 個以上學校地方的功能。

8.能大方的上臺對大家說出自己在參觀校園時的發現。

◎補充教材

參觀校園的方法與注意事項1

1.「參觀校園」是學童入學以後,第一次參與的小型戶外教學活動,教師除了要做好行前的規劃、準備,更重要的是要引導班上的學童學習在戶外應該具備的基本態度、禮貌,培養對事物充滿好奇、自由探索的習慣和方法。參觀校園前,須要事先做好以下的準備:

(1)規劃「參觀校園」的路線:

  教師先熟悉校園的每一個場所,以及校園裡有哪些動物、植物。規劃路線時,也可介紹「封閉空間」以及「開放空間」

兩條路線為主,參酌實際的教學狀況再作調整。

(2)實際走訪校園:

  進行「參觀校園」的活動前,教師應該實際走過幾次活動路線,一方面可以先行探索,為教學引導作準備;另一方面可

以發現參觀校園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再調整活動內容。

(3)時間分配:

  進行「參觀校園」活動時,要注意在每一個場所教學、探索的時間,並且考慮在不同的天候、情況下,需要多一點時間

進行活動。本活動的教學時間以兩節課為原則。

(4)安排解說員或高年級學童協助活動:

  如果學校或高年級班級有校園解說員可以請他們協助此活動,但是教師和解說員應該事先溝通活動的內容與注意事項;

解說時,可以多採用講述、引導學童思考開放學童發問、回應問題等多元化的解說模式。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3-1-1 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4 說出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2

-

10/8

主題二、認識校園

單元二、走!我們去校園裡玩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2-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3-2 練習並運用探究人、事、物的方法,解決生活的問題、美化生活的環境、增加生活的趣味。

4-2 學習體會他人的立場、體諒別人,並與人和諧相處。

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1.能發現下課時同學到校園中的哪裡去玩。

2.認識校園中適合遊玩的地方。

3.能分享下課期問和同學遊玩的情形。

4.能形成「遊玩約定」並遵守。

1.能正確演唱歌曲。

2.能和同學一邊唱歌、一邊玩遊戲。

3.能清楚說出遊玩時發生的情形。

4.能清楚的說出遊玩時發生不愉快的情形。

5.能和同學一起找出愉快遊玩的方法。

6.能參與校園遊玩體驗活動。

7.能參與班上對於約定的討論。

8.能認識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並跟著節奏做出正確的拍手和拍肩膀律動。

◎補充教材

參觀校園的方法與注意事項2

2.學童在「參觀校園」時,學到的經驗和知識是他們日後探索校園、社區、地區等的基礎教師在培養學童自由探索的習慣和方法時,可以依循以下幾個重點。

(1)教師可以抱持開放的態度,引導學童對未知的事物存著好奇心,鼓勵學童多觀察、發問的習慣。

(2)學童拜訪校園時,可用比較輕鬆的態度學習,但是不可以嬉鬧或態度隨便,應該要有禮貌。教師可以訂定適當的規則並執行。

(3)教師帶學童參觀校園時,可以先請學童觀察並記錄校園的主要場所與場所的功能,然後請學童在課堂上發表、討論,並學習分享經驗、統整所學資料。

(4)學童在參觀校園的過程中,會接觸到校園的人、事、物。教師應該培養學童對人、事、物的互動能力和態度,以及愛護校園環境、尊重他人、關懷生命的情義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1 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1-1-4 說出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0/9

-

10/15

評量週

 

主題二、認識校園

單元三、謝謝你幫助我

1-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各種網絡之間的互賴與不可分離性。

2-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3-2 練習並運用探究人、事、物的方法,解決生活的問題、美化生活的環境、增加生活的趣味。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5-2 察覺自己對許多事務的想法與作法,有時也很管用。

1.能知道自己在學校曾經遇到哪些問題。

2.能知道在學校遇到問題時該到哪裡找誰幫忙。

3.能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達自己需要何種幫助。

4.能在生活中以合宜的態度對待師長。

1.能說出自己遇到問題無法處理或解決的舊經驗。

2.能將事件、地點、人物正確配對。

3.能知道該去哪裡找誰來幫忙。

4.能在請求幫助時,把話說情楚。

5.能參與角色扮演。

6.能專心觀看同學的演出。

7能在生活中實踐。

◎補充教材

參觀校園的方法與注意事項3

3.教師請學童分享「參觀校園」的心得時,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式。

(1)教師可以選擇在教室裡,或在適當的戶外場地(例如:大樹下),請學童分享「參觀校園」後的心得。

(2)教師請學童分享心得的方式,除了可以請學童發表意見以外,也可以透過猜謎、有獎徵答等方式進行。此活動的學習重點是

學童參觀了哪些場所、在不同的場所有哪些發現、不同場所的功能、不同場所有哪些人、不同場所的人會做哪些事等。

4.教師進行「參觀校園」活動時所準備的「校園地圖」,在活動結束後,可以留存作為以下幾個用途。

(1)教導一年級生活課程時,都用得到「校園地圖」。例如:進行主題三「大樹」的教學活動時,可以帶學童到校園觀察樹,以及樹周圍的動物與植物;當進行主題四「和風玩遊戲」時,可以帶學童到校園裡觀察風在哪裡;進行主題五「天冷了」時,可以帶學童到校園裡觀察冬天時,校園有哪些自然現象。

(2)「校園地圖」可作為教師上課所使用的情境圖,或是作為班級布告欄的裝飾,加深學童對校園的認識。學童參觀校園的探索過程、結果都可作為學校的「本位課程」校園生態步道。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2-1-4 認識自己的身體隱私權。

◎環境教育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生涯發展教育

1-1-2 認識自己的長處及優點。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0/16

-

10/22

主題三、大樹

單元一、校園裡的樹朋友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2-1 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解文化、藝術與自然現象的豐富性。

3-3 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且有效地行動。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1.能表達出自己喜歡的大樹名稱和在校園裡的位置。

2.發現每個人喜好的樹都不太一樣,思考如何觀察樹的方式。

3.藉由五官知覺去探索校園裡的大樹,發覺大樹具有可資辨認的特徵。

4.能用拓印、撕貼、剪貼等方式來介紹樹朋友,並表達愛護樹朋友的態度。

1.能說出自己常去哪棵樹下玩遊戲。

2.能說出樹在校園裡的位置。

3.能理解每個人喜歡的大樹不一定相同

4.能表達說出觀察樹的方式。

5.能知道觀察樹朋友時,應注意的事項

6.能仔細觀察各種樹的特徵。

7.能分辨出樹的外形、高矮,樹幹的粗細、粗滑等各有不同。

8.能思考發表介紹樹朋友的方式。

9.能從拓印中知道樹的紋理。

10.能運用拓印好的成品,剪貼拼成一棵完整的樹。

11.能喜愛樹、親近樹並能表現愛護樹木的行為。

 

◎補充資料

校園常見的樹木1

1.   榕樹(Ficus microcarpa Linn. f.

(1)    俗名:「正榕」、「鳥松」。

(2)    特徵: 常綠性大喬木,葉子呈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5 公分 8 公分,葉表為革質,葉子是深綠色的。榕樹的樹枝會長出垂下來的氣生根,氣生根暴露在空氣中,會吸收空氣。榕樹的氣生根生長到地面時,「氣生根」會形成「支撐根」,支撐整棵榕樹。榕樹的果實呈圓形,直徑約為5 毫米12 毫米,果實成熟時呈粉紅色。

(3)    生長習性: 榕樹的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比較適合種植在寬廣的公園或是校園,不適合作為行道樹。

(4)    用途: 臺灣民間習俗認為榕樹的葉子有避邪的功效,所以,榕樹也是寺廟中常見的廟埕樹,或民間膜拜的主要神樹。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1 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1-1-4 說出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23

-

10/29

主題三、大樹

單元二、樹下新發現

1-2 透過各種媒材進行探索活動,喚起豐富的想像力,並體驗學習的樂趣。

2-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4-3 能聽取團體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5-1 相信自己只要能真切的觀察、細心的體會,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1.思考落葉發生的原因,討論落葉與樹木的關係。

2.透過撿拾與分類活動,認識落葉的特徵,並思考留下美麗的落葉的方式。

3.思考留下落葉的方式,並藉由實際的創作活動,喚起學童豐富的想像力與創作力。

4.能將自己的創作運用在生活方面。

1.能指出植物的相關變化。

2.能表達出落葉和樹木的關係。

3.能具體指出落葉外觀的差異。

4.能比較落葉和樹上葉子的差異。

5.能依據落葉的外觀特徵來做適當的分類。

6.能思考並表達出落葉的用途。

7.能思考留下落葉的多元創作方式並完成之。

8.能將自己的創作運用在生活各方面。

9.理解自然萬物皆有其價值。

◎補充資料

校園常見的樹木2

2.鳳凰木 (Delonix regia (Boj.) Rafinisque

(1)俗名:「黃蝴蝶」、「金鳳花」。

(2)特徵: 灌木或喬木,樹枝上有棘刺,葉子為二回羽狀複葉,有小葉10 對∼12 對,葉子的形狀呈長橢圓形,長約1.3 公分∼ 2 公分。夏季開花,花瓣有五片,花瓣的顏色為紅黃色

看起來非常醒目。鳳凰木的果實為莢果,莢果的外表長而直,摸起來很硬,果莢成熟後會呈暗褐色,內有種子6 顆∼ 8 顆。鳳凰木的果實成熟後,果莢會自裂成兩片,種子彈出可再生長。鳳凰木的花朵、種子皆有毒性,不可誤食。

(3)原產地: 鳳凰木原產於西印度群島,現在被廣泛的栽培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4)用途: 鳳凰木的花瓣可以用來壓花,模擬模擬蝴蝶的翅膀,製作成美麗的作品。此外鳳凰木的樹形大而優美,是良好的遮蔭樹。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家政教育

2-1-1 關心自己的衣著。

3-1-2 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1-1-2 瞭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生涯發展教育

1-1-2 認識自己的長處及優點。

2-1-1 培養互助合作的生活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0/30

-

11/5

主題三、大樹

單元三、樹朋友的訪客

1-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各種網絡之間的互賴與不可分離性。

2-1 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解文化、藝術與自然現象的豐富性。

3-3 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且有效地行動。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1.透過發現樹上有小動物的蹤跡,引發想認識小動物的興趣。

2.思考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認識小動物,建立初步想認識小動物的經驗。

3.透過觀察小動物的活動,認識了解不同小動物的形態、動作、叫聲等。

4.藉由歌唱、表演等活動,表現出小動物的可愛姿態,並會表達愛護小動物的情懷。

1.能回憶並說出舊經驗的發現。

2.能表達出樹上有哪些小動物。

3.能表達出想要認識小動物的興趣。

4.能說出如何認識小動物的方式。

5.透過相關資料能初步認識小動物的形態。

6.能具體表達出觀賞小動物時須準備物品與適當的穿著。

7.能說出觀賞小動物時應注意的事項。

8.認識不同小動物的身體形態大小、叫聲以及其運動方式。

9.能歌唱〈布穀〉。

10.能模仿出小動物的叫聲。

11.認識ㄇㄧ和ㄙㄛ在五線譜上的位置。

12.能掌握肢體各部位,將小動物的運動方式表現出來。

13.透過問答與習作具體表達與小動物做朋友的具體作法與態度。

 

◎補充資料

校園常見的過境鳥

1.   灰面鷲(Butastur indicus

(1) 科名:鷲鷹科。悠特徵: 身體是赤褐色的,眼上有白色眉斑胸部和腹部呈白色;喉部為乳白色有灰黑色縱線。尾羽有3 條∼ 4 條深色橫帶。

(2) 習性: 每年春、秋二季過境臺灣,約在九月底至十月抵臺灣,被稱為「國慶鳥」或「灰面鵟鷹」。秋季南遷時會在恆春半島短暫停留,棲息於森林中,捕食小型哺乳類動物、蛇、蜥蜴、水蛙、螃蟹等動物。

(3) 分布:於中國東 北、韓國和日本繁殖,冬季時,會往南部遷移,到了春季再北返。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3-1-1 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4 說出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一

11/6

-

11/12

四、和風玩遊戲

單元一、風在哪裡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2-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5-1 相信自己只要能真切的觀察、細心的體會,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1.能察覺到物體被風吹動而發生改變。

2.能指出物體擺動和風有關,並說出風的存在。

3.知道生活中有許多事物和風有關。

4.透過美術創作表現出風吹物體的情形。

1.能說出生活環境中物體擺動的情形。

2.能了解物體擺動的原因。

3.能說出生活中各種和風有關的活動。

4.知道風存在我們的生活周遭。

5.能使用繪畫和捏陶土的方式表現物體被風吹的情形。

 

◎補充資料

利用風力發電

近年來歐美各國積極投入風力發電發展情形下,風力發電技術日新月異,其發電成本已下降至可與傳統燃油汽力發電成本相競爭,更低於天然氣發電成本,因此,在目前各種能源價格趨漲時代,世界各國爭相發展風力發電,至西元2008 年底全球風力累積裝置容量已達12200 萬瓩。

臺灣為一海島地形,每年約有半年以上的東北季風期,沿海、近海及離島許多地區之年平均風速超過每秒4 公尺,風能潛力相當優越根據工業研究院能資所調查顯示,臺灣全年平均風速大於每秒4 公尺的區域,總面積約占2000 平方公里,例如:臺灣中北部山區、西部沿海及離島等均屬風能資源豐富地區,極適合開發風力發電,估計可開發的總裝置容量至少達220 萬瓩以上。如此優越的風能潛力,若能充分開發,當有助於彌補我國自產能源之不足,開發國內自產風力能源更顯其重要性,預估未來風力發電之發展,將成為我國再生能源發電應用之主要項目。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2-1-4 認識自己的身體隱私權。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家政教育

3-1-2 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人權教育

1-1-2 瞭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2-1-1 培養互助合作的生活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二

11/13

-

11/19

主題四、和風玩遊戲

單元二、風兒吹過來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2-1 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解文化、藝術與自然現象的豐富性。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4-3 能聽取團體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5-4 養成參與、欣賞展示及演出時的基本禮儀與態度。

1. 把被風吹的感受,分享出來

2. 觀察風的不同。

3. 透過音樂活動表現風的大小和強弱。

4. 透過肢體表現出物體被風吹的情形。

1.能說出被風吹時的感受。

2.能發現強弱不同的風會使聽到的聲音有所不同。

3.能利用紙張表現風的強弱。

4.樂於討論分享,並且勇敢的表現肢體動作。

5.能用不同的樂器表現風的聲音。

 

◎補充資料

風箏1

1.風箏的起源

有關風箏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因為缺乏確切的歷史證據,所以無法定論;中外普遍認為是中國人發明風箏。

(1) 相傳中國春 秋時代(西元前722 481 年兩位著名的巧手工匠,魯班與墨子,各自用竹子、木頭為材料,發明並且製作出木鳶,只不過魯班的木鳶可以飛行三天,墨子的木鳶只飛了一天。

(2) 關於韓信發明風箏的傳說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相傳在楚漢 相爭時(約西元前206 202 年),項羽的楚軍被漢軍包圍於垓下韓信趕製了一只牛皮風箏,載著善於吹笛者高唱楚歌,引動楚軍的思鄉之情,瓦解了楚軍的軍心,而使漢軍大勝。另一種說法是在漢朝初年時(約為西元前196 年)韓信與陳稀勾結叛亂,韓信想闖入劉邦居住的未央宮,於是利用紙鳶測量未央宮的距離。

(3) 相傳南朝蕭 梁時(西元549 年)侯景叛亂包圍了京城建康,皇帝與百官都困於城內無法與援軍取得聯繫。這時有羊侃獻策做紙鳶,並在紙鳶上寫著「得鴟送援軍,賞銀百兩」,然後由太子在太極殿前,乘著西北風將紙鳶升放起;不過,這次嘗試未能成功,因為紙鳶被叛軍射下。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2-1-4 認識自己的身體隱私權。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家政教育

2-1-1 關心自己的衣著。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生涯發展教育

1-1-2 認識自己的長處及優點。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十三

11/20

-

11/26

主題四、和風玩遊戲

單元二、風兒吹過來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2-1 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解文化、藝術與自然現象的豐富性。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4-3 能聽取團體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5-4 養成參與、欣賞展示及演出時的基本禮儀與態度。

1. 把被風吹的感受,分享出來

2. 觀察風的不同。

3. 透過音樂活動表現風的大小和強弱。

4. 透過肢體表現出物體被風吹的情形。

1.能說出被風吹時的感受。

2.能發現強弱不同的風會使聽到的聲音有所不同。

3.能利用紙張表現風的強弱。

4.樂於討論分享,並且勇敢的表現肢體動作。

5.能用不同的樂器表現風的聲音。

 

◎補充資料

風箏2

2.利用風箏進行科學研究

  風箏有能夠高飛的特性,使風箏成為古今中外科學家研究時的有力工具,例如:明代的王逵利用風箏來測量風力和風向;十八世紀時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在雷雨天放風箏研究雷電的特性。富蘭克林將一塊方帕的四個角固定在細棒紮成的十字頂端,一端繫上兩條帶子作為尾巴,在繫有尾巴的細棒另一端上部約30.5 毫米處固定一根金屬針,並以金屬線連接起來作風箏線,把引線引進屋中與小玻璃瓶中的金屬片相連,當閃電發生

時,雷電便會沿著金屬線導入玻璃瓶中的金屬片進行充電,這時便能觀察到玻璃瓶中的金屬電極發出閃光。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2-1-4 認識自己的身體隱私權。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家政教育

2-1-1 關心自己的衣著。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生涯發展教育

1-1-2 認識自己的長處及優點。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十四

11/27

-

12/3

評量週

 

主題四、和風玩遊戲

單元三、風的玩具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2-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3-3 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且有效地行動。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5-1 相信自己只要能真切的觀察、細心的體會,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1.知道哪些玩具需要風才能玩。

2.能利用不同的材料製作風的玩具。

3.能動手製作風車。

4.透過操作,觀察風車怎麼轉得快。

1.知道和風有關的物品與玩具。

2.會製作風的玩具。

3.能說出風會使物體發生轉動。

4.能知道風力大小和轉動的快慢有關。

 

◎補充資料

風箏3

3.風箏的飛行原理

風箏是比空氣重的物體(表示密度比空氣大),本身沒有動力,必須有風才可以飛行,同時必須用線牽引。風箏之所以能夠飛起來,是源於和空氣之間的相對運動;一隻風箏通常有一個或數個「面」,施放風箏者藉由放線的控制,讓風箏的「面」受風之後產生升力,當這股升力大過風箏重量所產生的重力,以及空氣所產生的阻力時,風箏便可以升空。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2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2-1-1 關心自己的衣著。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1-1-2 認識自己的長處及優點。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五

12/4

-

12/10

主題五、天冷了

單元一、天氣變得不一樣了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

性與變化。

2-2 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的變化,覺知各種

變化的可能性。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

想法。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

的觀察與意見。

5-1 相信自己只要能真切的觀察、細心的體會,

常會有很多新奇的發現。

1. 能從景物的改變與自己的感受,察覺到溫度的變化。

2. 能理解天氣的變化是因為冬天來臨了。

3. 能完成「我要對冬天說」,以圖畫或文字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4. 能以肢體表達自己對於冬天的感受。

1.能說出周遭景色因天氣變化而改變之處。

2.能說出自己的身體對於天氣變化感受之不同。

3.能說出周遭冬天景物的變化。

4.能說明分享自己的作品,並且欣賞與尊重他人作品和意見。

5.能安靜的進行音樂欣賞。

6.以肢體或聲音表達對冬天的感覺。

 

◎補充資料

觀察不同樹木到了冬季的變化

1.在冬季樹葉會凋落的樹木

(1)   鳳凰木:

鳳凰木的花期一般在6 月∼ 7 月。夏季時火紅色的花綻放在樹冠頂層,像著火般,非常漂亮。鳳凰木的莢果又扁又長,像極了一把一把的彎刀掛在樹上。成熟後的莢果會轉變成暗褐色,莢果很硬。到了每年秋、冬兩季,鳳凰木的葉子逐漸凋落,枝條上只剩成熟的莢果,在寒風中晃盪。

(2)   欖仁樹:

欖仁樹在初夏時開花,花穗相當細小,每一朵花的直徑不到1 公分。到了秋末,欖仁樹會結扁平、橢圓形的核果,核果長約5 公分 6 公分,寬約4 公分。在冬季,欖仁樹的葉子會變紅色,然後漸漸凋落。到了春季,欖仁樹又會萌生新芽。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2-1-4 認識自己的身體隱私權。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家政教育

2-1-1 關心自己的衣著。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生涯發展教育

1-1-2 認識自己的長處及優點。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十六

12/11

-

12/17

主題五、天冷了

單元二、溫暖過冬天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

性與變化。

2-2 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的變化,覺知各種

變化的可能性。

3-2 練習並運用探究人、事、物的方法,解決生

活的問題、美化生活的環境、增加生活的趣

味。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

的觀察與意見。

5-3 喜歡探討事情演變的原因,並養成對周邊訊

息做適切反應的態度。

1.能說出冬天時,自己生活的變化。

2.能說出因應冬天而改變的生活方式與物品的準備。

3.能說出冬天除了身體保暖外應注意的事情。

4.能知道冬天物品的正確使用方法,並且能自我注意與提醒他人。

1.能說出天氣變冷時,自己生活上的改變。

2.能知道生活上的改變都是因為天氣變冷了。

3.能說出溫暖度過冬的方式。

4.能說出正確使用保暖衣物器具的方式

5.能自我注意並提醒他人正確使用保暖器具。

 

◎補充資料

認識冬至1

1.冬至的意義

(1)冬至是冬季代表日:冬至是冬季代表日,時間約在每年12 22 日前後。冬至那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是一整年中接受日照最少、白晝時間最短的一天。古人又稱冬至為「日南至」,表示寒冬來臨了;過了冬至,太陽光直射點會往北移,白晝漸長、黑夜漸短。

(2)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其中之一:地球繞太陽一週是一年,隨著春、夏秋、冬四季氣候的週期性變化,先民將冬至到次年冬至整年的時間平分成十二等分每個分點稱為「中氣」,再將中氣長均分為二,其分點稱為「節氣」;這十二中氣和十二節氣的統稱為「二十四節氣」,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中氣」。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2-1-4 認識自己的身體隱私權。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十七

12/18

-

12/24

主題五、天冷了

單元三、把溫暖送出去

1-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各種網絡

之間互賴不可分離性。

2-2 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的變化,覺知各種

變化的可能性。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

想法。

4-2 學習體會他人立場、體諒別人,並與人和諧

相處。

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

情懷。

1. 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

並領會到可以去關懷他人。

2. 能明確提出可以關懷的對象

3. 能具體的提出自己可以做到的關懷方式。

4. 能樂於參與關懷的活動。

1.能知道在寒冷的冬天裡,有人需要我們的關懷。

2.討論並了解社會中有許多弱勢團體需要人們的協助。

3.能學習關懷須要幫助的人。

4.可以參與班級的討論與分享。

5.能與同儕討論確立關懷的對象。

6.能說出自己可以提供的協助與關懷。

7.能確實執行此項關懷活動。

8.能完成一張反折立體卡片。

9.能和同學分享關懷活動心得。

◎補充資料

認識冬至2

2. 冬至的習俗

(1) 敬神、祭祖:

  按臺灣古例,冬至前一晚,先搓好湯圓,做好菜包,冬至上午五、六點用煮好的湯圓以及蒸好的菜包祭拜神明、祖先。

除了準備食物敬神、祭祖以外,有些人還會請戲班來演出,以報謝神明以及先人,又稱為「冬至戲」。

(2) 吃湯圓: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

習俗,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好友。早期,臺灣民間會在冬至前利用「石

磨」磨糯米,各家製作湯圓;現代人大多到市場購買湯圓。

(3) 冬至進補:

  古人會在冬至日宰殺雞鴨燉八珍;或者是買羊肉和烏棗燉食;或以糯米、糖作為材料,蒸米糕而食。俗謂:「冬至進補

可補身體」,故冬至進補又稱「補冬」。現在社會經濟條件比以往好,大部分民眾飲食營養豐富,但是到了冬至,仍保有進

補的習慣。

  在現今的社會,地方政府機構或民間團體,常會在冬至時舉辦冬至進補,讓弱勢的獨居老人或街友也能享用一頓熱騰騰的美食,也感受到團圓的溫暖。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3-1-1 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1-1-3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1-1-4 說出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2-1-1 培養互助合作的生活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八

12/25

-

12/31

主題六、歡喜過新年

單元一、準備迎新年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

性與變化。

2-1 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解文化、藝術

與自然的現象的豐富性。

2-3 察覺不同人、不同生物、不同文化各具特色

理解並尊重其歧異性,欣賞其長處。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

想法。

1. 認識新年要來到的訊息。

2. 了解農曆新年的由來。

3. 創作年獸畫。

1.能說出新年的活動。

2.能知道新年的由來以及年獸故事中的種種細節和現在的習俗有關。

3.能夠畫出自己想像的年獸圖片。

 

◎補充資料

認識國曆與農曆

1.國曆

(1)國曆的意義:經由國家頒布所使用的曆法,即「國曆」。中國自漢朝以來,沿用「農曆」,直到民國元年開始改用「陽曆」。所以目前我們使用的國曆就是「陽曆」。……

2. 農曆

(1)農曆的意義:我國自漢朝以來,沿用「農曆」,直到民國元年開始改用「陽曆」。農曆俗稱農民曆,它既不是陽曆,也不是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以下簡單說明「陰曆的意義」及「農曆的演進」。……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經驗。

◎家政教育

3-1-2 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人權教育

1-1-2 瞭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2-1-1 培養互助合作的生活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九

1/1

-

1/7

主題六、歡喜過新年

單元二、除夕團圓夜

1-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各種網絡

之間的互賴與不可分離性。

2-1 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解文化、藝術

與自然的現象的豐富性。

2-2 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

的可能因素。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

想法。

4-3 能聽取團體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一起工

作,並完成任務。

5-4 養成參與、欣賞展示及演出時的基本禮儀與

態度。

1. 能創作年節飾品迎接新年的到來。

2. 認識除夕當天的習俗活動。

3. 了解團圓圍爐是除夕的主要活動並且認識團圓熱鬧氣氛的習俗。

1.除了買東西,家裡還有什麼準備過年的工作。

2.過年前我們要除舊 ── 把家裡打掃乾淨,還要布新 ── 把家裡變得有過年的熱鬧氣氛。

3.能製做年節飾品。

4.能分享過除夕的經驗。

5.能分享經驗並參與討論活動。

6.能認識常見年菜代表的吉祥意義。

7.能對壓歲錢做出規劃。

8.能分享經驗並參與討論活動。

 

◎補充資料

認識除夕

1.國曆

除夕是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可能是十二月二十九日十二月三十日)。「除」有去除的意思,「夕」就是夜晚,所以「除夕」指舊的一年到當天晚上,過了當天晚上便除去舊年,即「舊歲到此夕而去」的意思。……

3.除夕的禁忌

傳統習俗認為居喪的人家不可炊粿,要由親友贈送;除夕夜不能講不吉祥的話;若是除夕夜要準備過年包的壓歲錢,不可準備單數金額。……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家政教育

3-1-5 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生涯發展教育

1-1-1 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態度。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二十

1/8

-

1/14

評量週

 

六、歡喜過新年

單元三、新年新希望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

性與變化。

1-2 透過各種媒材進行探索活動,喚起豐富的想

像力,並體驗學習的樂趣。

2-1 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解文化、藝術

與自然的現象的豐富性。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

的觀察與意見。

5-3 喜歡探討事情演變的原因,並養成對周邊訊

息做適切反應的態度。

1. 透過音樂活動表現新年熱鬧的氣氛。

2. 能知道過年有新氣象。

3. 能運用吉祥話祝福他人和確立新願望。

1.能學唱歌曲〈恭喜恭喜〉。

2.能利用身邊的物品或拍手營造過年熱鬧的氣氛。

3.能說出過年期間,家人常會有的活動

4.能說出過年期間,各地會有哪些祈福活動。

5.能說對他人的祝福。

6.能提供實現願望的經驗或方法。

 

◎補充資料

認識春節

1.   春節的意義

春節指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稱「新正」、「新年」。春節代表新的一年、新的開始,人們通常在春節放年假;年假的長短不一,有些人從除夕夜開始放假,至正月初五結束;大部分的人會利用假期去拜年、玩樂,或在家休息,規劃新年的新目標。……

7 

南一數位教學館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習作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3-1-1 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1-2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4-1-1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5-1-2 能做到簡單的校園環保行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家政教育

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4-1-1 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人權教育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1-1-4 說出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

◎生涯發展教育

1-1-2 認識自己的長處及優點。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二十一

1/15

-

1/19

總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