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信義鄉豐丘國民小學104 學年度第二學期五年級閩南語領域教學計畫表
一、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1)節,共20節。
二、本學期學習目標:
(一)認識常見臺灣童玩並吟誦課文。
(二)學會常見臺灣童玩的閩南語說法。
(三)學會第一課音標課程和臺灣童玩相關的歇後語。
(四)認識常見的遊戲並能吟誦課文。
(五)學會常見遊戲的閩南語說法。
(六)學會第二課音標課程和遊戲相關的歇後語。
(七)複習第一單元課程。
(八)認識常見民俗活動並能吟誦課文。
(九)學會常見民俗活動的閩南語說法和相關歇後語。
(十)學會第三課音標課程並進行聽力練習。
(十一)複習第二單元課程。
(十二)認識台灣古地名並能吟誦課文。
(十三)學會臺灣古地名的閩南語說法並能發音正確。
(十四)學會第四課音標課程並複習第四課所學。
(十五)認識臺灣的民俗藝品並能吟誦課文。
(十六)學會臺灣民俗藝品的閩南語說法並能發音正確。
(十七)學會第五課音標課程和民俗藝品相關的俗語。
(十八)複習第三單元。
(十九)學會常見俗語並能吟誦傳統念謠「耕農歌」。
(二十)學會吟誦並欣賞「夜雨寄北」和「月光掖佇東門城」。
三、本學期課程架構:
四、教學統整計畫表
週次 |
起訖日期 |
主題 |
單元名稱 |
十大基本能力 |
分段能力指標 |
教學目標 |
教學內容 |
教學節數 |
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
重大議題 |
主題統整 |
1 |
2/12-2/18 |
一、快樂的囡仔時 |
1.歇睏日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認識常見臺灣童玩並吟誦課文。 |
1.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卡通學臺語動畫」讓學生欣賞。 2.教師拿出事前準備好的童玩(如:彈珠、風箏),問學生:「恁有耍過啥物 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4.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5.請學生將課本書後的國語對照貼紙貼到課文頁,然後再逐句對照課文,先念一句閩南語,再念一句國語。 6.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歇睏日」、「四跤仔」是什麼意思? (2)在鄉下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3)課文中提到的哪一件事情最吸引你?為什麼? 7.教師講解完課文後,可讓學生練習「照樣寫短語」。例如: (1)騎(鐵馬),坐(牛車)。 →騎(機車),坐(火車)。 →騎(跤踏車),坐(飛行機)。 (2)抱(兔仔),飼(羊仔)。 →抱(狗仔),飼(鳥仔)。 →抱(囡仔),飼(雞仔)。 8.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9.活動∼口念手動:全班分成七組,每組依序分配一行課文(從第二行開始),並自行設計動作。第一行全班一起念誦,接著由各組組員依序站起來接念課文,並表演所設計的動作,當念到最後一行時,再由全班一起念誦。遊戲進行一輪後,教師可播放電子書,再次讓學生跟念課文,以加深學習印象。 10.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課課文。 11.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進行「造詞練習」和「句型練習」。 12.若有時間,可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進行「文白音」教學。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歌曲演唱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
|
2 |
2/19-2/25 |
一、快樂的囡仔時 |
1.歇睏日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認識常見臺灣童玩並吟誦課文。 |
1.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卡通學臺語動畫」讓學生欣賞。 2.教師拿出事前準備好的童玩(如:彈珠、風箏),問學生:「恁有耍過啥物 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4.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5.請學生將課本書後的國語對照貼紙貼到課文頁,然後再逐句對照課文,先念一句閩南語,再念一句國語。 6.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歇睏日」、「四跤仔」是什麼意思? (2)在鄉下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3)課文中提到的哪一件事情最吸引你?為什麼? 7.教師講解完課文後,可讓學生練習「照樣寫短語」。例如: (1)騎(鐵馬),坐(牛車)。 →騎(機車),坐(火車)。 →騎(跤踏車),坐(飛行機)。 (2)抱(兔仔),飼(羊仔)。 →抱(狗仔),飼(鳥仔)。 →抱(囡仔),飼(雞仔)。 8.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9.活動∼口念手動:全班分成七組,每組依序分配一行課文(從第二行開始),並自行設計動作。第一行全班一起念誦,接著由各組組員依序站起來接念課文,並表演所設計的動作,當念到最後一行時,再由全班一起念誦。遊戲進行一輪後,教師可播放電子書,再次讓學生跟念課文,以加深學習印象。 10.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課課文。 11.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進行「造詞練習」和「句型練習」。 12.若有時間,可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進行「文白音」教學。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歌曲演唱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
|
3 |
2/26-3/4 |
一、快樂的囡仔時 |
1.歇睏日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學會常見臺灣童玩的閩南語說法。 |
1.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和本課語詞相關的影片讓學生欣賞。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語詞及造句。 3.教師講解語詞、造句,並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4.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備課用書之語詞造句,並鼓勵學生發表造句。 5.教師可參考延伸教材及後面的補充教材,介紹幾樣童玩的起源。 6.教師可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其他的囡仔物」。 7.活動∼比手畫腳:將學生分成兩組,各推派代表上臺猜拳,決定表演先後順序。接著讓表演的學生看教師指定的書後圖卡字詞,並以動作比出該字詞,請該組臺下學生猜出正確答案,接著再換另一組代表上臺抽童玩圖卡(圖卡不得重複),比照上面的方式進行遊戲。兩組各猜四題,最後合計兩組猜對各題答案所花費的時間,由時間較短的組別獲勝。 8.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講看覓」內容。 9.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後,各推派兩位代表上臺,依照「講看覓」的句型,進行對話練習。 10.搭配電子書的「語詞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1.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2.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囡仔歌」〈大頭旺仔〉。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影片欣賞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
|
4 |
3/5-3/11 |
一、快樂的囡仔時 |
1.歇睏日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學會第一課音標課程和臺灣童玩相關的歇後語。 |
1.教師問學生記得學過哪些語詞,先帶領學生複習本課所學語詞,再進行抽考,並藉此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聽看覓」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正確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活動∼童玩大富翁:教師準備含有起點和終點的大富翁格紙及兩枚不同造型磁鐵,並將書後圖卡裝在大型信封內。接著將學生分成兩組,輪流投擲骰子,投完抽出一張圖卡,並用閩南語念出該語詞。若答對可前進至所投擲的點數之格子,若答錯則留在原地。 5.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練習」內容並作答。 6.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後,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7.活動∼寫語詞:將學生分成兩組,各推派代表上臺,由教師用閩南語念出本課所學過的語詞(含課文),兩位學生須於15秒內在黑板上寫出該語詞(不得互相偷看),時間到則停筆,然後兩組再各派其他學生輪流上臺,比照上面的方式進行遊戲,最後由教師評分。 8.參考本書第141頁,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9.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童玩有關的俗語和謎語。 10.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音標。 11.教師讓學生認讀例詞的發音,帶領學生念誦數次。 12.教師可請學生試著從日常生活中聽過或說過的經驗中舉出例詞。 1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指導學生完成音標練習。 14.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童玩有關的「孽譎仔話」。 15.搭配電子書的「音標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6.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7.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俗語布袋戲」讓學生欣賞。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報告評量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紙筆測驗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
|
5 |
3/12-3/18 |
一、快樂的囡仔時 |
2.鬥陣來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綜合活動 |
認識常見的遊戲並能吟誦課文。 |
1.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卡通學臺語動畫」讓學生欣賞。 2.教師可以問學生:「恁有耍過覕相揣無?」(你們有玩過捉迷藏嗎?)待學生回答後,再請學生說明遊戲方式,藉此帶入本課課文。 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4.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5.請學生將課本書後的國語對照貼紙貼到課文頁,然後再逐句對照課文,先念一句閩南語,再念一句國語。 6.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齣頭」是什麼意思? (2)阿兄玩過哪些遊戲? (3)阿兄在天氣好的時候會做什麼? 7.教師講解完課文後,可讓學生練習「照樣寫短語」。例如: (1)(阿兄)的(齣頭)有夠濟。 →(小妹)的(尪仔物)有夠濟。 →(塗跤)的(糞埽)有夠濟。 (2)(做伙)來耍(覕相揣)。 →(鬥陣)來耍(尪仔標)。 →(同齊)來耍(幌韆鞦)。 8.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9.活動∼抓手指頭:將學生分組,各組依序輪流玩遊戲。第一組學生先猜拳選出一人當鬼,當鬼者伸出一手,掌心向下,其他人伸出食指一同頂住掌心,並以鬼為中心,繞著走圓圈。當鬼者開始念課文,念到最後一字「揣」時,迅速將掌心合起,其他人得同時縮回手指,若動作稍慢,被鬼抓到,就要當鬼再抓人。若同時抓到兩人以上,就猜拳,猜輸者當鬼。遊戲進行2、3輪後,再換第二組玩遊戲,以此類推。 10.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課課文。 11.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進行「造詞練習」和「造句練習」。 12.若有時間,可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進行「文白音」教學。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影片欣賞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歌曲演唱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
|
6 |
3/19-3/25 |
一、快樂的囡仔時 |
2.鬥陣來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綜合活動 |
學會常見遊戲的閩南語說法。 |
1.活動∼我問你答:教師準備一枝筆,並就課文容先問問題,如:「阿兄的啥物有夠濟?」(哥哥的什麼很多?)同時把手中的筆任意拿給一位學生。拿到筆的學生須在三秒回答問題,逾時則被判出局。回答後,還要在三秒,另外想一個問題,如:「阿兄拍啥物佮跳啥物,逐項會。」(哥哥打什麼和跳什麼,每一項都會。)並把手中的筆趕緊拿給別人。 2.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語詞及造句。 3.教師講解語詞、造句,並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4.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備課用書之語詞造句,並鼓勵學生發表造句。 5.教師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講解遊戲的玩法。 6.教師可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其他的遊戲名稱」。 7.活動∼玩什麼:教師將學生分組,每組選擇一種遊戲做代表。教師指定某一組先開始後,打拍子說:「今仔日欲耍覕相揣。(舉例)」(今天要玩捉迷藏。)覕相揣那組則打拍子回應:「無愛耍覕相揣。」(不要玩捉迷藏。)然後全班問:「若無是欲耍啥物?」(不然是要玩什麼?)覕相揣那組即打拍子說:「欲耍騎馬相戰。(舉例)」(要玩騎馬打仗。)依此類推進行遊戲。 8.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做伙來造句」。 9.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後,各推派兩位代表上臺,依照「做伙來造句」的內容,進行造句練習。 10.搭配電子書的「語詞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1.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2.教師可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囡仔歌」〈掩咯雞〉。 13.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和本課語詞相關的影片讓學生欣賞。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
|
7 |
3/26-4/1 |
一、快樂的囡仔時 |
2.鬥陣來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綜合活動 |
學會第二課音標課程和遊戲相關的歇後語。 |
1.教師搭配電子書的「單元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聽看覓」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正確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練習」內容並作答。 5.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後,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6.活動∼耳語傳真:教師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輕聲對第一位學生說一個句子或語詞,由第一位學生照此往下傳(不可以讓其他人聽見),再由最後一位學生念出所聽到的句子或語詞,看兩組中哪一組的正確性較高,以此決定勝負。 7.參考本書第142頁,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8.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遊戲有關的「俗語」和「孽譎仔話」。 9.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音標。 10.教師讓學生認讀例詞的發音,帶領學生念誦數次。 11.教師可配合書後的音標卡,讓學生用聲母結合本課的入聲,進行拼讀練習,並糾正其發音。 1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指導學生完成音標練習。 13.活動∼連連看:教師在黑板上分別寫上聲母及入聲,然後念出拼音,再請學生上臺將正確的配對連起來。 14.搭配電子書的「音標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5.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6.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相關的謎語和笑話「抾紅點仔」。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3.學習單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紙筆測驗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
|
8 |
4/2-4/8 |
一、快樂的囡仔時 |
2.鬥陣來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綜合活動 |
複習第一單元課程。 |
1.教師請學生先闔上課本,然後問:「恁敢會記得第一課佮第二課教過啥物語詞?」(你們還記得第一課和第二課教過什麼語詞嗎?)請學生用閩南語回答。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閩南語遊樂園」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播放電子書,帶領學生一起跟念完整內容。 5.教師隨機指派學生念誦,可採分段或全部念誦,以加強學習成效。 6.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複習1」內容後作答。 7.請學生發表答案後,教師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講解。 8.教師請全班學生逐題念誦完整的句子,以加深學習印象。 9.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笑話「覕相揣」。 10.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囡仔歌」〈月娘〉。 11.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俗語布袋戲」讓學生欣賞。 1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看圖聽故事」。 13.教師先講解「看圖聽故事」內容,然後問學生是否了解故事大意,並就故事內容提問,請學生依據圖片舉手回答問題。 14.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圖聽故事動畫」讓學生欣賞,加深學習印象。 15.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單元所學。 16.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影音動畫」讓學生欣賞。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影片欣賞 報告評量 紙筆測驗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
|
9 |
4/9-4/15 |
二、來看迎鬧熱 |
3.迎媽祖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認識常見民俗活動並能吟誦課文。 |
1.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卡通學臺語動畫」讓學生欣賞。 2.教師問學生:「恁敢知影臺灣有啥物民俗活動?」(你們知不知道臺灣有哪些民俗活動?)請學生發表,教師再帶入課文主題。 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4.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5.請學生將課本書後的國語對照貼紙貼到課文頁,然後再逐句對照課文,先念一句閩南語,再念一句國語。 6.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臺灣民間會在什麼時候「迎媽祖」?誰會在前面引路? (2)「迎媽祖」時,可以看到什麼互相拚場? (3)保護媽祖聖駕的是哪兩位神將? 7.教師講解完課文後,可讓學生練習「照樣寫短語」。例如: (1)(鬧猜猜)。 →(燒滾滾)。 →(冷吱吱)。 (2)(善男信女)滿街路。 →(龍船鼓)滿街路。 →(鼓仔燈)滿街路。 8.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9.活動∼課文接龍:教師先邊走邊念第一句課文,當第一句念完後,隨機拍一個學生的桌子,該學生就起立在班上來回走動,並念第二句課文。第二句念完後,隨機拍另一個學生的桌子,以此類推進行遊戲。 10.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課課文。 11.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進行「造詞練習」和「句型練習」。 12.若有時間,可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進行「文白音」教學。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影片欣賞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歌曲演唱 團體遊戲 |
家政教育 人權教育 |
|
10 |
4/16-4/22 |
二、來看迎鬧熱 |
3.迎媽祖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學會常見民俗活動的閩南語說法和相關歇後語。 |
1.教師可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繪本故事「媽祖的故事」讓學生欣賞,以激發學生學習閩南語的興趣。 2.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語詞及造句。 3.教師講解語詞、造句,並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4.教師可參考後面的延伸教材,介紹臺灣民俗活動。 5.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備課用書之語詞造句,並鼓勵學生發表造句。 6.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囡仔歌〈你欲食清〉。 7.活動∼看鬧熱:將學生分成數組,各組先選擇一項民俗活動當組名,但組名不能重複。由各組先推派一名代表上臺,大家圍成一個圓圈,並猜拳決定誰先發問。由猜贏者先問旁邊的代表:「你欲去看啥物鬧熱?」(你要去看什麼熱鬧?)該名代表就回答自己的組名:「迎媽祖。(舉例)」然後再由該名代表以順時鐘方向問旁邊的代表:「你欲去看啥物鬧熱?」(你要去看什麼熱鬧?)旁邊的代表就回答自己的組名:「射炮城。(舉例)」以此類推進行遊戲,直到大家都玩過一輪。 8.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孽譎仔話」。 9.教師講解「孽譎仔話」內容,並帶領學生再次念誦。 10.搭配電子書的「語詞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1.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其他的民俗活動」、「其他的廟會活動」及「孽譎仔話」。 12.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3.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相關的「謎猜」。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影片欣賞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
家政教育 人權教育 |
|
11 |
4/23-4/29 |
二、來看迎鬧熱 |
3.迎媽祖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學會第三課音標課程並進行聽力練習。 |
1.教師搭配電子書的「單元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聽看覓」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正確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練習」內容並作答。 5.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後,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6.活動∼我參加過⋯:教師先念一個句子,下一位學生必須重複這個句子,再加上一個新名詞。例如:教師說:「我參加過迎媽祖的活動。」學生則說:「我參加過迎媽祖佮放天燈的活動。」再由該位學生任意點選另一名學生接念:「我參加過迎媽祖、放天燈佮蜂仔炮的活動。」以此類推進行遊戲。遊戲過程中,若無法重複先前的句子或增加新內容者,則須拿著課本念誦本課所學的語詞一次。 7.參考本書第143頁,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8.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民俗活動有關的俗語。 9.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音標。 10.教師讓學生認讀例詞的發音,帶領學生念誦數次。 11.教師可配合書後的音標卡,讓學生用聲母結合本課的入聲,進行拼讀練習,並糾正其發音。 1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指導學生完成音標練習。 13.搭配電子書的「音標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4.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5.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囡仔歌〈紅田嬰〉。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3.學習單 |
團體遊戲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紙筆測驗 |
家政教育 人權教育 |
|
12 |
4/30-5/6 |
二、來看迎鬧熱 |
3.迎媽祖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複習第二單元課程。 |
1.教師請學生先闔上課本,然後問:「恁敢會記得第三課教過啥物語詞?」(你們還記得第三課教過什麼語詞嗎?)請學生用閩南語回答。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閩南語遊樂園」。 3.教師帶領學生跟念,然後再指定學生念誦。 4.請學生回答還有哪些語詞,也是閩南語和國語的順序相反? 5.活動∼填字遊戲:教師在黑板上寫出若干個不完整的閩南語「倒反詞」,如:( )嫌、( )寺、( )力,隨機指派一位學生上臺,任意選擇一題,在括號內填寫正確的答案,並大聲念出這個語詞,如:(棄)嫌。接著由這位學生再點選另外一位學生上臺作答,以此類推進行遊戲。 6.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歡喜迎鬧熱」內容後作答。 7.請學生發表答案後,教師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講解。 8.請學生再次用閩南語將正確答案說出來,以加強學習效果。 9.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音標複習」內容後作答。 10.請學生發表答案後,教師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講解。 11.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俗語布袋戲」讓學生欣賞。 1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看圖聽故事」。 13.教師先講解「看圖聽故事」內容,然後問學生是否了解故事大意,並就故事內容提問,請學生依據圖片舉手回答問題。 14.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圖聽故事動畫」讓學生欣賞,加深學習印象。 15.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單元所學。 16.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影音動畫」讓學生欣賞。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報告評量 紙筆測驗 |
家政教育 人權教育 |
|
13 |
5/7-5/13 |
三、咱的故鄉 |
4.屏東阿猴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認識台灣古地名並能吟誦課文。 |
1.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卡通學臺語動畫」讓學生欣賞。 2.教師先請學生用閩南語說出臺灣縣市地名,再問學生:「恁敢知影臺灣各縣市有啥物舊地名?」(你們知不知道臺灣各縣市有什麼古地名?)請學生發表,再帶入課文。 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4.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5.教師可參考延伸教材,介紹屏東的命名由來。 6.請學生將課本書後的國語對照貼紙貼到課文頁,然後再逐句對照課文,先念一句閩南語,再念一句國語。 7.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屏東市的古地名叫做什麼? (2)「阿猴」是根據什麼改名為「屏東」? (3)本課提到哪些屏東市值得遊賞的景點? (4)「平埔族」的「平」和「平順」的「平」,兩者的發音是否相同? 8.藉由課文內容問答,進行「文白音」教學。(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 9.讓學生依據課文,練習「照樣寫短語」。例如: (1)(大武山)像(閘屏)。 →(伊的跤)像(竹篙)。 →(這欉樹仔)像(雨傘)。 (2)(媠噹噹)的(萬年溪)。 →(紅記記)的(蘋果)。 →(幼麵麵)的(皮膚)。 10.活動∼一人念一字:由第一排的第一位學生先念課文的第一個字「古」,接著由第一排的第二位學生接念第二個字「早」,第一排的第三位學生接念第三個字「屏」,以此類推,讓各排學生皆能參與,直到課文結束。遊戲可進行2、3輪,若跟不上節奏或出錯,則須拿著課本念誦一次課文。 11.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課課文。 12.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進行「造詞練習」和「造句練習」。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影片欣賞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紙筆測驗 報告評量 歌曲演唱 團體遊戲 |
環境教育 人權教育 |
|
14 |
5/14-5/20 |
三、咱的故鄉 |
4.屏東阿猴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學會臺灣古地名的閩南語說法並能發音正確。 |
1.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演唱本課歌曲,藉此複習課文。 2.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語詞。 3.教師講解語詞,並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4.教師可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介紹臺灣古地名的相關資料。 5.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備課用書之語詞造句,並鼓勵學生發表造句。 6.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講看覓」內容。 7.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後,各推派兩位代表上臺,依照「講看覓」的句型,進行對話練習。 8.活動∼地名接力:全班幾排就分幾組,遊戲開始時,全班同學先用雙手拍一下大腿,並一起說:「做伙來講舊地名。」接著由教師任意說一個地名,先由第一組同學回答其古地名。回答後,用雙手拍一下大腿,然後說:「做伙來講舊地名。」再由教師說地名,換第二組同學回答,遊戲規則同上,依此類推。例如,教師可以放慢速度說:「屏東市的古名叫做─」,同學可以翻閱課本回答:「阿猴。」然後雙手拍大腿,依遊戲規則進行活動。 9.搭配電子書的「語詞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0.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1.教師可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其他的古地名。 12.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和本課語詞相關的影片讓學生欣賞。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
歌曲演唱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環境教育 人權教育 |
|
15 |
5/21-5/27 |
三、咱的故鄉 |
4.屏東阿猴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學會第四課音標課程並複習第四課所學。 |
1.教師問學生記得學過哪些語詞,先帶領學生複習本課所學語詞,再進行抽考,並藉此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聽看覓」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正確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練習」內容並作答。 5.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後,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6.活動∼古地名大會串:教師先準備好題目,將全班分成兩組,雙方輪流推派一人,各拿一支嗶嗶槌進行搶答。遊戲開始時,兩組代表須依據教師的題目說出答案,先敲嗶嗶槌者,有優先回答權;若答錯,則由另一組代表敲嗶嗶槌後再回答。答對者得一分,最後再累計得分,分數較高的組別獲勝。例如,教師問:「高雄的舊地名叫做啥物?」學生回答:「打狗。」 7.參考本書第144頁,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8.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有關的「孽譎仔話」和「謎猜」。 9.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音標。 10.教師讓學生認讀例詞的發音,帶領學生念誦數次。 11.教師可配合書後的音標卡,讓學生用聲母結合本課的入聲,進行拼讀練習,並糾正其發音。 1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指導學生完成音標練習。 13.搭配電子書的「音標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4.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傳統念謠」和「俗語」。 15.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6.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俗語布袋戲」讓學生欣賞。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1 3.學習單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紙筆測驗 影片欣賞 |
環境教育 人權教育 |
|
16 |
5/28-6/3 |
三、咱的故鄉 |
5.民俗藝品收藏家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社會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認識臺灣的民俗藝品並能吟誦課文。 |
1.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卡通學臺語動畫」讓學生欣賞。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3.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4.請學生將課本書後的國語對照貼紙貼到課文頁,然後再逐句對照課文,先念一句閩南語,再念一句國語。 5.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哪一項民俗藝品會圍在神桌前面? (2)什麼民俗藝品可以用來泡茶? (3)如果你是阿榮,你會怎麼介紹這些民俗藝品讓親戚朋友知道? 6.教師講解完課文後,可讓學生練習「照樣寫短語」。例如: (1)(阿榮阿榮)有夠(興)。 →(阿兄阿兄)有夠(巧)。 →(阿姨阿姨)有夠(媠)。 (2)伊會(泡茶)請(逐家)。 →伊會(做點心)請(厝邊)。 →伊會(買飲料)請(朋友)。 7.播放CD2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8.活動∼接念課文:各組派學生上臺,教師逐句念課文,但每句皆留最後3字讓學生接念。如:教師念「阿榮阿榮」,學生則接念「有夠興」,以此類推,最後再依各組學生接念的流暢度及發音是否正確來評分。 9.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課課文。 10.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進行「造詞練習」和「句型練習」。 11.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進行「文白音」教學。 12.請學生回家上網搜尋臺灣民俗藝品資料,以備第二節課使用。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2 |
影片欣賞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歌曲演唱 |
家政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17 |
6/4-6/10 |
三、咱的故鄉 |
5.民俗藝品收藏家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社會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學會臺灣民俗藝品的閩南語說法並能發音正確。 |
1.教師請學生發表上網查到的臺灣民俗藝品資料,再問學生知不知道它們的閩南語名稱,藉以引起學生的好奇。 2.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語詞及造句。 3.教師講解語詞、造句,並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4.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備課用書之語詞造句,並鼓勵學生發表造句。 5.教師參考延伸教材及後面的補充教材,介紹臺灣刺繡、交趾陶及各地的民俗藝品。 6.活動∼記憶大考驗:教師將學生分組,並利用課本書後圖卡,任選數張,一一展示給學生看後,將圖卡收起來,再讓學生用閩南語說出剛才所展示的圖卡內容,由各組進行搶答,動作最快且發音最正確者獲勝。 7.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相關的「謎猜」。 8.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做伙來造句」。 9.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後,各推派兩位代表上臺,依照「做伙來造句」的內容,進行造句練習。 10.搭配電子書的「語詞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1.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2.教師可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其他的民俗藝品」。 13.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和本課語詞相關的影片讓學生欣賞。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2 |
報告評量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家政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18 |
6/11-6/17 |
三、咱的故鄉 |
5.民俗藝品收藏家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社會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學會第五課音標課程和民俗藝品相關的俗語。 |
1.教師搭配電子書的「單元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聽看覓」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正確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練習」內容並作答。 5.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後,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6.活動∼誰不見了:教師將學生分組,並展示課本書後圖卡,讓學生看15秒後,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教師任意抽走其中的某些圖卡,並調換其他圖卡的順序,再問學生哪些圖卡不見了,由各組舉手搶答,說出正確答案者即獲勝。 7.參考本書第145頁,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8.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有關的俗語。 9.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音標。 10.教師讓學生認讀例詞的發音,帶領學生念誦數次。 11.教師可配合書後的音標卡,讓學生用聲母結合本課的入聲,進行拼讀練習,並糾正其發音。 1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指導學生完成音標練習。 13.搭配電子書的「音標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4.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囡仔歌」。 15.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6.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俗語布袋戲」讓學生欣賞。 17.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笑話「葵扇」。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2 3.學習單 |
團體遊戲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紙筆測驗 影片欣賞 |
家政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19 |
6/18-6/24 |
三、咱的故鄉 |
5.民俗藝品收藏家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社會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複習第三單元。 |
1.教師請學生先闔上課本,然後問:「恁敢會記得第四課佮第五課教過啥物語詞?」(你們還記得第四課和第五課教過什麼語詞嗎?)請學生用閩南語回答。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閩南語遊樂園」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以完整句子,帶領學生念誦答案內容。 5.教師指派學生再次念誦答案內容,以加強學習成效。 6.活動∼接布偶:學生兩人一組,其中一人手拿布偶,並高高舉起。手拿布偶者可依「閩南語遊樂園」內容,任意問另一名學生問題。發問者同時將布偶放開,若回答的學生可以接住布偶,就取得發問權,否則必須繼續回答問題。 7.教師任意點選學生,請學生說出「民俗藝品展」各題所在縣市的古地名。 8.教師再播放CD2或電子書,指導學生依照聆聽內容,將書後貼紙貼進答案框內。 9.教師公布正確答案,進行講解,並請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 10.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音標複習」內容後作答。 11.請學生發表答案後,教師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講解。 12.教師請全班學生逐題再念誦一次,並注意學生發音是否正確。 13.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有關的「孽譎仔話」。 14.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看圖聽故事」。 15.教師先講解「看圖聽故事」內容,然後問學生是否了解故事大意,並就故事內容提問,請學生依據圖片舉手回答問題。 16.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圖聽故事動畫」讓學生欣賞,加深學習印象。 17.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單元所學。 18.搭配教學電子書的「臺語尋寶王」,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2 |
口語評量 聽力測驗 朗誦評量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家政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20 |
6/25-6/30 |
俗語/傳統念謠 |
俗語/耕農歌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閩南語 國語文 綜合活動 |
學會常見俗語並能吟誦傳統念謠「耕農歌」。 |
1.教師可以問學生,我們可以用哪一句俗語來勸告好吃懶做的人?引導學生回答:「骨力食栗,貧惰吞瀾。」由此帶入本課主題,介紹閩南語俗語。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俗語。 3.教師講解俗語內容,並帶領學生念誦俗語。 4.教師講解完俗語後,可讓學生練習造句。例如: (1)俗語講:「九月風吹,滿天飛。」等咧咱去放風吹好無? (2)俗語講:「骨力食栗,貧惰吞瀾。」所以做代誌就愛拍拚,因為無掖種就無收成啊! (3)咱無論是講話抑是做代誌攏愛細膩,才袂有「天公生咧迎媽祖」的情形發生。 (4)看彼个主持人「遊縣食縣,遊府食府」,予人真欣羨。 (5)對「基隆天,雨傘倚門邊。」這句俗語,咱會當知影基隆的雨水真厚。 5.教師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補充介紹其他俗語。 6.教師可請學生上臺做簡單的情境對話表演。 7.活動∼俗語小尖兵:教師將全班分成兩組,並各推派一人上臺,根據教師的說明,以舉手搶答方式回答俗語,答對者得一分,若答錯,換另一組代表回答。最後累計總分,得分較高的一組即是「俗語小尖兵」。例如:教師說:「佗一句俗語的意思是咧講一个人行到佗位攏有通食,真有食福?」(哪一句俗語的意思是在說一個人走到哪兒都有得吃,很有口福?)學生則搶答:「遊縣食縣,遊府食府。」 8.活動∼俗語拼組王:教師可將本課俗語及「教學補給站」的俗語影印數份,並把每一句俗語剪成兩部分,製作成俗語拼詞卡。待學生熟悉本課俗語及「教學補給站」的俗語後,再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發一份俗語拼詞卡。由教師出題,各組依教師所念俗語,從散放一堆的拼詞卡中,拼組出正確的俗語,看哪一組最迅速且正確無誤,即是「俗語拼組王」。 9.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10.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11.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12.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相關的語詞、俗語。 13.活動∼組名對抗賽:將全班分三組,每組組名分別為「青見見」、「赤牛」、「犁田塗」。全班一起念課文,念到該組組名時,全組組員必須馬上站起來,複誦兩次組名,比賽看哪一組念得整齊、大聲又正確。 14.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5.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笑話「作穡人佮老師」。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2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歌曲演唱 |
人權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