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信義鄉豐丘國民小學105 學年度第一學期五年級閩南語領域教學計畫表
一、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1)節,共21節。
二、本學期學習目標:
(一)學會吟唱第一課課文。
(二)學會多種專長的閩南語說法,及相關歇後語、謎猜。
(三)培養學生聆聽及說話能力,複習第一課所學。
(四)認識社會上不同職業的工作性質,並吟唱第二課課文。
(五)學會不同職業的閩南語說法。
(六)學會和職業相關的俗語。
(七)複習第一單元所學。
(八)能吟唱第三課課文,並學會本課句型。
(九)能學會休閒場所的閩南語說法。
(十)複習第三課,並學會本課音標。
(十一)認識臺灣各縣市的風景名勝,並吟唱第四課課文。
(十二)能說明臺灣各地風景名勝的特色,並學會臺灣各地風景名勝的閩南語說法。
(十三)認識閩南語中的聲調,並複習第四課所學。
(十四)複習第二單元。
(十五)認識臺灣年節食物和吉祥話,並吟唱第五課課文。
(十六)學會年節食物和吉祥話的閩南語說法,並藉由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十七)複習第五課所學。
(十八)複習第三單元課程。
(十九)認識、了解臺灣俗語,並吟唱歡喜來過年童謠。
(二十)學會用閩南語吟誦古詩,並欣賞現代閩南語歌。
(二十一)能夠複習本學期所學。
三、本學期課程架構:
週次 |
起訖日期 |
主題 |
單元名稱 |
十大基本能力 |
分段能力指標 |
教學目標 |
教學內容 |
教學節數 |
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
重大議題 |
主題統整 |
8/28-9/3 |
一、行行出狀元 |
1.阿和人人褒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閩南語 國語文 綜合活動 |
學會吟唱第一課課文。 |
1.教師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卡通學臺語動畫」讓學生欣賞。 2.教師可問學生:「恁敢知影咱這班的同學有啥物專長?」(你們知不知道我們班上的同學有什麼專長?)請學生舉手發表意見,由此帶入本課課文教學。 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4.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5.請學生將課本書後的國語對照貼紙貼到課文頁,然後再逐句對照課文,先念一句閩南語,再念一句國語。 6.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為什麼大家都稱讚阿和? (2)阿和有什麼才藝? (3)阿和與同學有什麼互動? 7.教師講解完課文後,可讓學生練習「照樣寫短語」。例如: (1)攏總(考)伊袂(倒)。 →攏總(拖)伊袂(行)。 →攏總(搝)伊袂(動)。 (2)(實在)值得人(呵咾)。 →(真正)值得人(尊敬)。 →(誠實)值得人(學習)。 8.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9.活動∼點說課文:將全班分成九組,每組任選課文的一個句子,但不得重複,當教師點到那一組時,該組即大聲念出句子,速度可由慢而快,速度跟不上或念錯的一組即遭淘汰,最後看哪一組最厲害。1.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課課文。 10.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進行「造詞練習」和「句型練習」。 11.若有時間,可參考備課用書補充教材,進行「文白音」教學。 |
1 |
1.教用CD1 2.教學電子書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紙筆測驗 歌曲演唱 影片欣賞 團體遊戲 |
性別平等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
二 |
9/4-9/10 |
一、行行出狀元 |
1.阿和人人褒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閩南語 國語文 綜合活動 |
學會多種專長的閩南語說法,及相關歇後語、謎猜。 |
1.教師可講述「阿基師」的故事(參考備課用書補充教材),並灌輸學生只要擁有出色的專長,就能「行行出狀元」的觀念。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語詞及造句。 3.教師講解語詞,並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4.教師利用語詞圖卡,讓學生反覆練習本課語詞、造句,並介紹算盤的發明(參考備課用書補充教材)。 5.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備課用書之語詞造句,並鼓勵學生發表造句。 6.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相關的「孽譎仔話」。 7.活動∼專長大觀園:教師任意抽取一張書後圖卡,若抽的語詞是「泅水」,教師則問學生:「啥物人上 8.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做伙來造句」。 9.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後,各推派兩位代表上臺,依照「做伙來造句」的內容,進行造句練習。 10.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相關的「謎猜」。 11.搭配電子書的「語詞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2.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3.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其他的專長。 14.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和本課語詞相關的影片讓學生欣賞。 |
1 |
1.教用CD1 2.教學電子書 3.圖卡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紙筆測驗 影片欣賞 |
性別平等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三 |
9/11-9/17 |
一、行行出狀元 |
1.阿和人人褒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閩南語 國語文 綜合活動 |
培養學生聆聽及說話能力,複習第一課所學。 |
1.教師問學生是否了解自己的性向?想要培養哪一種專長?為什麼?請學生舉手回答。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聽看覓」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正確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練習」內容並作答。 5.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後,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6.活動∼對對碰:教師將本課語詞圖卡用磁鐵固定在黑板上,隨機請一位學生上臺,當教師用國語說「烹飪」時,學生就要用閩南語說「煮食」,並用手指出「煮食」這個語詞。接著再請這位學生用國語出題,換另外一位學生用閩南語作答。 7.參考備課用書第141頁,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8.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主題相關的俗語。 9.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音標。 10.教師讓學生認讀例詞的發音,帶領學生念誦數次。 11.教師可配合音標卡,讓學生用聲母結合本課的鼻韻母,進行拼讀練習,並糾正其發音。 1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指導學生完成「音標練習」。 13.搭配電子書的「音標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4.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笑話「學歕 15.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6.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俗語布袋戲」讓學生欣賞。 |
1 |
1.教用CD1 2.教學電子書 3.音標卡 4.圖卡 5.學習單 6.磁鐵 |
口語評量 紙筆測驗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性別平等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四 |
9/18-9/24 |
一、行行出狀元 |
2.阿伯欲賣餅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閩南語 國語文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認識社會上不同職業的工作性質,並吟唱第二課課文。 |
1.教師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卡通學臺語動畫」讓學生欣賞。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3.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4.請學生將課本書後的國語對照貼紙貼到課文頁,然後再逐句對照課文,先念一句閩南語,再念一句國語。 5.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伯父原本的職業是什麼? (2)伯父退休後想要做什麼? (3)為了學煎餅,伯父去買了什麼用具? (4)伯父請誰先來試吃煎餅? 6.教師講解完課文後,可讓學生練習「照樣寫短語」。例如: (1)(阿伯)本底是(司機)。 →(阿舅)本底是(警察)。 →(阿姨)本底是(老師)。 (2)(煎)甲規(大鼎)。 →(煮)甲規(大坩)。 →(排)甲規(厝間)。 7.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8.活動∼角色扮演:教師將學生分為數組,請各組依課文內容自行設計劇情與角色,對話盡量逗趣活潑,並推派組員上臺表演。最後再選出表演得最好的組別及最佳男、女主角,由教師給予獎勵。 9.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課課文。 10.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進行「造詞練習」和「句型練習」。 11.若有時間,可參考備課用書後面的補充教材,進行「文白音」教學。 |
1 |
1.教用CD1 2.教學電子書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歌曲演唱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人權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五 |
9/25-10/1 |
一、行行出狀元 |
2.阿伯欲賣餅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閩南語 國語文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學會不同職業的閩南語說法。 |
1.教師提問:「恁大漢想欲食啥物頭路?為啥物?」(你們長大想從事什麼工作?為什麼?)請學生舉手發表意見。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語詞及造句。 3.教師講解與詞造句,並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4.教師可利用語詞圖卡,讓學生反覆練習本課語詞,以加深其學習印象。 5.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備課用書之語詞造句,並鼓勵學生發表造句。 6.活動∼抽抽樂:教師將自製的兩組語詞紙籤(每個語詞兩張),分別放入兩個紙杯中。全班分兩組,依序派代表上臺在紙杯內抽籤,但在抽籤之前必須先猜所抽的語詞是什麼,由教師當裁判,猜對者可將紙籤拿走,若猜錯則將紙籤放回。比賽結束後再統計兩組手中的紙籤,紙籤較多者為優勝。 7.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其他的職業。 8.搭配電子書的「語詞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9.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相關的「孽譎仔話」。 10.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講看覓」。 11.讓學生 12.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後,各推派代表上臺,做簡單的情境對話表演。 13.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4.若有時間,可參考備課用書補充教材,講述囡仔古〈土地公〉。 15.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和本課語詞相關的影片讓學生欣賞。 |
1 |
1.圖卡 2.教用CD1 3.教學電子書 4.兩組語詞紙籤 5.紙杯 |
口語評量 紙筆測驗 聽力測驗 朗誦評量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人權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六 |
10/2-10/8 |
一、行行出狀元 |
2.阿伯欲賣餅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閩南語 國語文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學會和職業相關的俗語。 |
1.教師問學生家人的職業為何?也可做成統計表,看看哪一種職業的比率最高。教師應藉機灌輸學生職業不分貴賤的觀念,只要是不犯法、不傷人,任何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聽看覓」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正確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練習」內容並作答。 5.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後,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6.活動∼記憶力考驗:全班分成數組,由教師定主題為「職業」,各組派代表輪流接龍,後者必須先重複前者的內容(例如第一位說:「醫生」,第二位必須先重複「醫生」再接新詞「護理師」,第三位必須重複「醫生、護理師」再接新詞,以此類推),若說錯了,同組組員即遞補上去,最後看哪一組最多人上陣,即是輸家。 7.參考備課用書第142頁,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8.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相關的「俗語」。 9.搭配電子書的「單元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0.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音標。 11.教師讓學生認讀例詞的發音,帶領學生念誦數次。 12.教師可配合音標卡,讓學生用聲母結合本課的鼻韻母,進行拼讀練習,並糾正其發音。 1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指導學生完成「音標練習」。 14.搭配電子書的「音標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5.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笑話「你佇佗咧食頭路?」。 16.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7.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俗語布袋戲」讓學生欣賞。 |
1 |
1.教用CD1 2.教學電子書 3.學習單 4.音標卡 |
口語評量 紙筆測驗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朗誦評量 影片欣賞 |
人權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七 |
10/9-10/15 |
一、行行出狀元 |
2.阿伯欲賣餅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閩南語 國語文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複習第一單元所學。 |
1.教師請學生先闔上課本,然後問:「恁敢會記得第一課佮第二課教過啥物語詞?」(你們還記得第一課和第二課教過什麼語詞嗎?)請學生用閩南語回答。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閩南語遊樂園」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請學生上臺作情境對話的表演。 5.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聽故事,選看覓」內容後作答。 6.請學生發表答案後,教師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講解。 7.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音標複習」內容後作答。 8.請學生發表答案後,教師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講解。 9.活動∼語詞搶答:教師將全班分成一排一組,進行語詞搶答遊戲。教師任意拿出第一課和第二課的書後圖卡,將圖卡用不透光的紙遮住,只露出其中一個字,讓學生舉手搶答猜語詞,並用閩南語念出來,答對者得一分。遊戲結束後,分數最多的組別獲勝。 10.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看圖聽故事」。 11.教師先講解「看圖聽故事」內容,然後問學生是否了解故事大意,並就故事內容提問,請學生依據圖片舉手回答問題。 12.配合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圖聽故事」的動畫讓學生欣賞,加深學生印象。 13.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單元所學。 14.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影音動畫」讓學生欣賞。 |
1 |
1.圖卡 2.教用CD1 3.教學電子書 4.不透光的紙 |
口語評量 紙筆測驗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人權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八 |
10/16-10/22 |
二、臺灣真正好 |
3.公園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能吟唱第三課課文,並學會本課句型。 |
1.教師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卡通學臺語動畫」讓學生欣賞。 2.教師問學生是否有到過公園玩耍?公園裡有哪些設施?請學生舉手回答,由此帶入本課課文教學。 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4.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5.請學生將課本書後的國語對照貼紙貼到課文頁,然後再逐句對照課文,先念一句閩南語,再念一句國語。 6.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公園裡有什麼動物和植物? (2)爺爺常去公園做什麼? (3)公園裡有什麼設施很好玩? (4)課文中提到哪些稱謂? (5)課文押什麼韻?押韻的字有哪些? 7.教師講解完課文後,可讓學生練習「照樣寫短語」。例如: (1)遐有(媠花)佮(魚池)。 →遐有(學校)佮(郵局)。 →遐有(糖仔)佮(果子)。 (2)(幌韆鞦),真(趣味)。 →(放風吹),真(快樂)。 →(扮公伙仔),真(好耍)。 8.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9.活動∼課文朗誦比賽:將全班分數組,每組輪流朗誦課文,最後投票表決哪一組的發音、聲音大小最好。 10.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課課文。 11.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進行「造詞練習」和「句型練習」。 12.若有時間,可參考備課用書後面的補充教材,進行「文白音」教學。 |
1 |
1.教用CD1 2.教學電子書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歌曲演唱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環境教育 家政教育 |
|
九 |
10/23-10/29 |
二、臺灣真正好 |
3.公園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能學會休閒場所的閩南語說法。 |
1.教師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和本課語詞相關的影片讓學生欣賞。 2.教師問學生曾到過哪些休閒場所遊玩?和誰一起去?在休閒場所有看到什麼?請學生舉手回答。 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語詞及造句。 4.教師講解語詞、造句,並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5.教師可利用語詞圖卡,讓學生反覆練習本課語詞,以加深其學習印象。 6.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備課用書之語詞造句,並鼓勵學生發表造句。 7.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延伸教材及後面的補充教材,簡單介紹臺灣休閒場所的相關資料。 8.活動∼故事大王:教師將全班分數組後,依序請各組代表上臺抽籤,一次可抽三張圖卡,圖卡可重複抽,接著教師再讓各組根據抽到的圖卡來編故事,最後請各組推派代表上臺說故事。 9.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做伙來造句」。 10.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後,各推派兩位代表上臺,依照「做伙來造句」的內容,進行造句練習。 11.搭配電子書的「語詞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2.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3.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其他的休閒活動。 |
1 |
1.圖卡 2.教用CD1 3.教學電子書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團體遊戲 紙筆測驗 影片欣賞 |
環境教育 家政教育 |
|
十 |
10/30-11/5 |
二、臺灣真正好 |
3.公園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複習第三課,並學會本課音標。 |
1.教師問學生到休閒場所遊玩時,要注意哪些事情?請學生舉手回答後,教師再告訴學生相關安全注意事項(可參考備課用書後面的補充教材)。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聽看覓」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正確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練習」內容並作答。 5.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後,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6.教師參考備課用書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笑話「獅食弓蕉」。 7.活動∼造句猜休閒場所:全班分成兩組,各推派代表上臺猜拳,猜贏者先抽圖卡,然後以該圖卡造句,讓組員猜答案。例如:我欲去彼个所在幌韆鞦。(我要去那個地方盪鞦韆。)請問彼个所是佗位?(請問那個地方是哪裡?)組員須回答:「公園。」接著再換另一組代表上臺抽圖卡(圖卡不得重複),比照上面的方式進行遊戲。兩組各猜四題,最後合計兩組猜對各題答案所花費的時間,由時間較短的組別獲勝。 8.參考備課用書第143頁,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9.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和休閒場所有關的謎語。 10.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音標。 11.教師讓學生認讀例詞的發音,帶領學生念誦數次。 12.教師可配合音標卡,讓學生用聲母結合本課的鼻韻母,進行拼讀練習,並糾正其發音。 1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指導學生完成「音標練習」。 14.搭配電子書的「音標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5.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笑話「願望」。 16.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7.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俗語布袋戲」讓學生欣賞。 |
1 |
1.圖卡 2.教用CD1 3.教學電子書 4.學習單 5.音標卡 |
口語評量 紙筆測驗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環境教育 家政教育 |
|
十一 |
11/6-11/12 |
二、臺灣真正好 |
4.臺灣風景上蓋讚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認識臺灣各縣市的風景名勝,並吟唱第四課課文。 |
1.教師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卡通學臺語動畫」讓學生欣賞。 2.教師問學生:「恁捌去過臺灣的啥物所在 3.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4.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5.請學生將課本書後的國語對照貼紙貼到課文頁,然後再逐句對照課文,先念一句閩南語,再念一句國語。 6.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課文中提到哪些臺灣南部風景名勝? (2)課文中提到哪些臺灣中部風景名勝? (3)課文中提到哪些臺灣北部風景名勝? (4)課文押什麼韻?押韻的字有哪些? 7.教師講解完課文後,可讓學生練習「照樣寫短語」。例如: (1)(講)袂(完)。 →(食)袂(了)。 →(買)袂(起)。 (2)(新竹廟口)食(貢丸)。 →(屏東萬巒)食(豬跤)。 →(彰化員林)食(肉圓) 8.播放CD1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9.活動∼課文語詞拍拍手:將全班分兩組,教師請學生將指定的語詞,先用筆在課本圈起來。例如:臺灣、安平古堡、西子灣、日月潭、阿里山、礁溪溫泉、新竹廟口。第一組先大聲朗誦課文,當念到指定的語詞時,第二組便依字數來拍手。例如:念到臺灣時,拍手2下;念到安平古堡時,拍手4下。然後再換第二組朗誦課文,第一組拍手。 10.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課課文。 11.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進行「造詞練習」和「句型練習」。 12.若有時間,可參考備課用書後面的補充教材,進行「文白音」教學。 |
1 |
1.教用CD1 2.教學電子書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歌曲演唱 團體遊戲 報告評量 影片欣賞 |
環境教育 |
|
十二 |
11/13-11/19 |
二、臺灣真正好 |
4.臺灣風景上蓋讚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能說明臺灣各地風景名勝的特色,並學會臺灣各地風景名勝的閩南語說法。 |
1.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演唱本課歌曲,藉此複習課文。 2.教師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語詞及造句。 3.教師講解語詞,並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4.教師可利用語詞圖卡,讓學生反覆練習本課語詞,以加深其學習印象。 5.播放CD1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備課用書之語詞造句,並鼓勵學生發表造句。 6.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延伸教材及後面的補充教材,介紹臺灣風景名勝。 7.活動∼臺灣走透透:教師事先準備數則題目,並將全班分組,每組推派一人搶答。遊戲開始,全班說:「老師講的是佗位?」(老師說的是哪裡?)接著教師再說題目,請代表舉手搶答。例如教師問:「有一座阿里山。」學生答:「嘉義。」教師問:「出產米粉、貢丸上有名的所在。」(出產米粉、貢丸最有名的地方。)學生答:「新竹。」教師問:「赤崁樓是有名的古蹟。」學生答:「臺南。」 8.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1或電子書,介紹「臺灣其他的好所在」。 9.搭配電子書的「語詞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0.播放CD1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念誦「講看覓」內容。 11.讓學生 12.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後,各推派兩位代表上臺,依照「講看覓」的句型,進行對話練習。 13.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4.參考備課用書延伸教材,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故事「姊妹潭的傳說」。 15.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和本課語詞相關的影片讓學生欣賞。 |
1 |
1.圖卡 2.教用CD1 3.教用CD2 4.教學電子書 |
口語評量 聽力測驗 報告評量 紙筆測驗 朗誦評量 歌曲演唱 影片欣賞 |
環境教育 |
|
十三 |
11/20-11/26 |
二、臺灣真正好 |
4.臺灣風景上蓋讚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認識閩南語中的聲調,並複習第四課所學。 |
1.教師搭配電子書的「單元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聽看覓」內容作答,並將課本書後貼紙貼到課本中。 3.教師公布正確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練習」內容並作答。 5.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後,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6.參考備課用書第144頁,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7.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和風景名勝相關的謎語。 8.活動∼地圖重整:教師自備臺灣地圖,以磁鐵固定在黑板上,並準備臺灣風景名勝字卡。將學生分成兩組,輪流抽取一張字卡,以磁鐵貼到相對應的位置上,再用閩南語念出來。最後統計兩組各自正確完成時所花費的時間,時間較少的那一組便是贏家。 9.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教導學生「輕鬆學音標」的聲調練習。 10.教師讓學生認讀例字的發音,帶領學生念誦數次。 11.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指導學生進行「音標練習」的課程。 12.搭配電子書的「音標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13.活動~聲調練習:教師在黑板寫上例字或標音符號,讓學生上臺把聲調用數字寫出來,以加強學習成效。例如:教師在黑板寫「象」,學生則上臺寫「7」;教師在黑板寫「hùn/hun」,學生則上臺寫「3」。 14.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和臺灣風景名勝相關的俗語。 15.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6.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俗語布袋戲」讓學生欣賞。 |
1 |
1.教用CD2 2.教學電子書 3.學習單 4.臺灣地圖 5.磁鐵 6.臺灣風景名勝字卡 |
口語評量 團體遊戲 聽力測驗 紙筆測驗 影片欣賞 |
環境教育 |
|
十四 |
11/27-12/3 |
二、臺灣真正好 |
4.臺灣風景上蓋讚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複習第二單元。 |
1.教師請學生先闔上課本,然後問:「恁敢會記得第三課佮第四課教過啥物語詞?」(你們還記得第三課和第四課教過什麼語詞嗎?)請學生用閩南語回答。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閩南語遊樂園」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任意抽點學生,請學生用閩南語說出第一大題和第二大題的完整句子。 5.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歡喜鬥陣行」內容後作答。 6.將學生分成四組,各組派代表猜拳決定先後次序,然後利用課本書後附件進行遊戲,由教師當裁判。 7.參考備課用書延伸教材,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笑話「我嘛欲去」。 8.活動∼蘿蔔蹲:教師將全班分成一排一組,請各組利用第三課和第四課的語詞選定組名後,以閩南語進行蘿蔔蹲。例如:「農場跍、農場跍、農場跍了阿里山跍」(農場蹲、農場蹲、農場蹲完阿里山蹲),以此類推進行遊戲。若有人犯錯即淘汰,換同組組員上臺遞補,直到分出勝負。 9.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看圖聽故事」。 10.教師先講解「看圖聽故事」內容,然後問學生是否了解故事大意,並就故事內容提問,請學生依據圖片舉手回答問題。 11.配合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圖聽故事」的動畫讓學生欣賞,加深學生印象。 12.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單元所學。 13.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影音動畫」讓學生欣賞。 |
1 |
1.教用CD2 2.教學電子書 |
口語評量 報告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環境教育 |
|
十五 |
12/4-12/10 |
三、歡喜過年 |
5.正月調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藝術與人文 |
認識臺灣年節食物和吉祥話,並吟唱第五課課文。 |
1.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卡通學臺語動畫」讓學生欣賞。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3.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4.請學生將課本書後的國語對照貼紙貼到課文頁,然後再逐句對照課文,先念一句閩南語,再念一句國語。 5.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過年期間,出嫁的女兒會在初幾回娘家?(答案:初二) (2)依年節習俗,公司行號多在初幾開工?(答案:初五) (3)「元宵暝」的其他說法是什麼?(答案:上元、上元暝、元宵,與第5冊第1課做連結) 6.播放CD2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7.活動∼年俗接龍:教師製作1∼15的號碼牌,將全班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先派代表上臺抽一個號碼牌,若抽中「1」則念「初一」,另一組同學須立刻接「早」;若抽中「9」則念「初九」,另一組同學須立刻接「天公生日」,以此類推進行遊戲。 8.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課課文。 9.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進行「造詞練習」和「句型練習」。 10.若有時間,可參考備課用書後面的補充教材,進行「文白音」教學。 |
1 |
1.教用CD2 2.教學電子書 3.1∼15號碼牌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歌曲演唱 團體遊戲 紙筆測驗 影片欣賞 |
家政教育 人權教育 |
|
十六 |
12/11-12/17 |
三、歡喜過年 |
5.正月調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藝術與人文 |
學會年節食物和吉祥話的閩南語說法,並藉由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
1.教師問學生知道哪些臺灣年節食物和吉祥話,請學生舉手回答。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過年吉祥話。 3.教師講解語詞,並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4.參考備課用書延伸教材,教導學生過年食物的意義。 5.教師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舊曆過年的風俗」。 6.活動∼教室布置:教師可買紅紙讓學生寫春聯,例如:「春」、「福」等。在貼之前先教學生用閩南語念一念,並解釋其含義,例如:「春」、「福」倒貼是表示「春到人間」、「福到人間」。 7.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聽看覓」內容作答,並將課本書後貼紙貼到課本中。 8.教師公布正確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9.活動∼創意年菜:教師先和學生討論過年時聽過或說過的吉祥話,引導學生說出有吉祥話含義的食品(例:蘿蔔-好彩頭,水餃-招財進寶,魚-年年有餘)。接著,教師請學生發揮想像力,自創吉祥年菜,以圖畫表現,在上臺和同學分享。 10.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練習」內容並作答。 11.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後,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12.參考備課用書第145頁,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13.教師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主題相關的「謎猜」和「孽譎仔話」。 14.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5.若有時間,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囡仔歌〈新年歌〉。 |
1 |
1.紅紙 2.教用CD2 3.教學電子書 4.圖畫紙 5.學習單 |
口語評量 團體遊戲 聽力測驗 繪畫評量 |
家政教育 人權教育 |
|
十七 |
12/18-12/24 |
三、歡喜過年 |
5.正月調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藝術與人文 |
複習第五課所學。 |
1.教師搭配教學電子書的「單元遊戲」,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教導學生「輕鬆學音標」的變調練習。 3.教師讓學生認讀例詞的發音,帶領學生念誦數次。 4.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後面的補充教材,再次向學生講解變調練習,以加深其學習印象。 5.活動∼變調練習: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的變調舉例,在黑板上寫上例字和例詞,讓學生上臺練習寫變調,以加強學習成效。 6.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笑話「甜粿」。 7.教師參考備課用書延伸教材,介紹「放鞭炮的由來」。 8.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指導學生完成「音標練習」。 9.活動∼變調判讀:教師可在黑板上寫上幾個例字和例詞,先帶領學生念誦,再隨機請學生上臺,將有變調的例詞打ˇ,並念一念,以加強學習成效。 10.教師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和本課主題相關的俗語。 11.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2.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俗語布袋戲」讓學生欣賞。 13.搭配電子書的「臺語尋寶王」,讓學生藉由遊戲享受學習的樂趣。 |
1 |
1.教學電子書 2.教用CD2 |
口語評量 紙筆測驗 聽力測驗 繪畫評量 團體遊戲 影片欣賞 |
家政教育 人權教育 |
|
十八 |
12/25-12/31 |
三、歡喜過年 |
5.正月調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藝術與人文 |
複習第三單元課程。 |
1.教師請學生先闔上課本,然後問:「恁敢會記得第五課教過啥物過年的好話?」(你們還記得第五課教過什麼過年的吉祥話嗎?)請學生用閩南語回答。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閩南語遊樂園」內容後作答。 3.教師公布答案,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參考備課用書延伸教材,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笑話「阿明的成績單」。 5.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過年風俗」內容後作答。 6.請學生發表答案後,教師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講解。 7.教師任意點選學生,請學生用閩南語看圖說出節日習俗,以加深學習印象。 8.活動∼成雙配對:教師自製年節食物字卡,和其所代表的吉祥話紙條。全班分組後,教師將字卡用磁鐵固定在黑板上,並發給各組數張吉祥話紙條,請各組討論後推派代表上臺作答,將紙條貼在對應的字卡下方。 9.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音標複習」內容後作答。 10.請學生發表答案後,教師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講解。 11.教師請全班學生逐題再念誦一次,並注意學生發音是否正確。 12.參考備課用書延伸教材,向學生簡單介紹春聯。 13.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請學生聆聽「看圖聽故事」。 14.教師先講解看圖聽故事內容,然後問學生是否了解故事大意,並就故事內容提問,請學生依據圖片舉手回答問題。 15.配合教學電子書,播放「看圖聽故事」的動畫讓學生欣賞,加深學生印象。 16.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7.搭配教學電子書,播放「影音動畫」讓學生欣賞。 |
1 |
1.年節食物字卡 2.吉祥話紙條 3.磁鐵 4.教學電子書 5.教用CD2 |
口語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朗誦評量 影片欣賞 |
家政教育 人權教育 |
|
十九 |
1/1-1/7 |
俗語、歡喜來過年 |
俗語、二九暝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 |
認識、了解臺灣俗語,並吟唱歡喜來過年童謠。 |
1.教師可以問學生,如果過年時不小心打破碗,大人常會說哪句話?引導小朋友說出「歲歲平安」後,便可告訴學生「挵破瓷,錢銀一大堆。」這句閩南語俗語,正好適用於上述情況,由此帶入本課主題,介紹閩南語俗語。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俗語。 3.教師講解俗語內容,並帶領學生念誦俗語。 4.教師講解完俗語後,可讓學生練習造句。例如: (1)俗語講:「一枝草,一點露。」逐个人攏有伊的優點,你哪著自卑咧? (2)俗語講:「一粒米,百粒汗。」所以咱食物件袂使討債。 (3)只要你肯拍拚,一定有出頭天的一工,因為「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 (4)阿伯退休了後,就「一府四縣遊透透」,日子過了誠逍遙。 (5)伊是好額人,逐工攏食足好、穿足媠,會當講是「日日正月初一,頓頓二九暝。」 5.教師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補充介紹其他俗語。 6.教師可請學生上臺做簡單的情境對話表演。 7.活動∼俗語動動腦:教師設定主題,然後念出一句俗語,請學生判斷該句俗語是否符合主題,如果符合,學生須以雙手在頭頂比○;如果不符合,則以雙手在胸前比╳。例如,教師說:「『行行出狀元』這句俗語的主題佮職業有關係。」學生須以雙手在頭頂比○。 8.活動∼俗語對對碰:教師描述某情況,讓學生從本課所學,找出最適合描述該情況的俗語。例如,教師說:「作穡人辛辛苦苦種作,像這種情形,咱會當用佗一句俗語來形容?」(農夫辛辛苦苦種田,像這種情形,我們可以用哪一句俗語來形容?)學生則回答:「一粒米,百粒汗。」 9.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10.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11.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12.參考備課用書延伸教材,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笑話「好彩頭」。 13.參考備課用書「教學補給站」及後面的補充教材,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過年時定定講的好話」、「俗語」、「謎猜」。 14.活動∼得「講」人:教師準備一個紅包袋,上課時先帶領全班演唱本課歌曲,讓學生邊唱邊傳紅包袋。唱到「硩年錢連鞭到」結束時,看紅包袋落入誰的手中,那人就是「得『講』人」,必須用閩南語說一句吉祥話。此遊戲可依教師實際教學需要自訂次數。 15.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6.參考後面的補充教材,介紹「送灶神」和「其他國家的過年習俗」。 |
1 |
1.教用CD2 2.一個紅包袋 3.教學電子書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聽力測驗 團體遊戲 |
家政教育 人權教育 |
|
二十 |
1/8-1/14 |
古詩吟唱、閩南語歌欣賞 |
金縷衣、天燈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閩南語 國語文 社會 綜合活動 |
學會用閩南語吟誦古詩,並欣賞現代閩南語歌。 |
1.教師提問:「恁感覺一工二十四點鐘敢有夠用?歇睏日大部份的時間攏咧做啥物?」(你們覺得一天二十四小時夠用嗎?假日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什麼?)由此帶入本課課文教學。 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3.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4.教師針對古詩吟唱做補充說明: (1)古詩吟唱需用文言音(讀書音)來朗讀。 (2)朗讀詩詞時,名詞一律念本調,不需變調。 (3)朗讀七言絕句時,每一句的第二、第四、第七字拉長音;遇入聲字時,短促急收藏,須停頓延長拍子。 5.進行課文內容問答: (1)這首詩主要在勸告人們要如何?(答案:珍惜光陰) (2)課文押什麼韻?押韻的字有哪些? 6.教師參考「教學補給站」,播放CD2或電子書,介紹時間的說法、俗語和歇後語。 7.活動∼古詩朗讀:教師將學生分組,各組再推派代表朗讀本詩,最後看誰的發音最正確。 8.活動∼善用時間:本詩主要在勸人珍惜光陰,因此教師可以把重點放在假日的時間分配上,讓學生用經驗分享的方式學會如何善用假日。 9.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讓學生聆聽、念誦本課課文。 10.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及解釋語詞,並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11.教師參考備課用書延伸教材,介紹各種天燈顏色所代表的意義。 12.教師播放CD2或電子書,教導學生學唱本課歌曲。 13.活動∼快樂誦:教師先請學生將課本上的語詞「天燈」、「思念祝福」、「感恩鼓勵」、「幸福平安」、「心肝」、「土地」用筆圈起來。兩人一組,邊念課文邊各自拍大腿打節奏,一字一拍,念到上述語詞時,兩人雙手互拍。念到最後一句「土地」時,兩人雙手互拍後在胸前比出愛心的形狀。 14.搭配教學電子書,複習本堂課所學。 15.教師可參考備課用書的補充教材,介紹平溪天燈節。 |
1 |
1.教用CD2 2.教學電子書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歌曲演唱 團體遊戲 |
家政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二十一 |
1/15-1/19 |
總複習 |
總複習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閩南語 國語文 |
能夠複習本學期所學。 |
1.播放本冊1到5課的課文CD曲目,帶領學生念誦課文。 2.教師可配合各課的書後圖卡,讓學生複習本學期學過的語詞,並糾正其發音。 3.請學生分組討論最喜歡本冊的哪個單元,原因為何?接著請各組推派代表向全班發表該組的想法。 4.進行活動「猜猜樂」,教師請學生闔上課本,接著教師隨意說出一個課本語詞或課文句子,請學生翻課本找出該詞在哪裡,舉手搶答。回答者若答對頁數並念出該句,則給予獎勵。 5.搭配教學電子書,讓學生觀看課文歌曲動畫,並跟著唱歌。 |
1 |
1.圖卡 2.教用CD1、2 3.教學電子書 |
口語評量 朗誦評量 歌曲演唱 報告評量 |
性別平等教育 |
|